诗三百三首(其二三七)

我见多知汉,终日用心神。

岐路逞喽罗,欺谩一切人。

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

忽然无常至,定知乱纷纷。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见多了人间百态,整天都在用心思考。
在歧路上,小人显露本性,欺骗所有人。
他们只沉沦于罪恶深渊,不追求正直之道。
突然间,无常来临,世间必会陷入混乱。

注释

我:我本人。
见:看见。
多:很多。
知:了解。
汉:人间。
终日:整天。
用心神:全心投入。
岐路:岔路口,比喻人生的抉择。
逞:显露。
喽罗:小人,指品行不良的人。
欺谩:欺骗和轻蔑。
一切人:所有人。
唯:只有。
地狱滓:比喻罪恶的深渊。
修正直因:纠正或追求正直的行为原因。
忽然:突然。
无常:佛教中指事物变化无常。
至:到来。
定知:必定知道。
乱纷纷:形容混乱不堪。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人心险恶、世态炎凉的诗句。诗中的“我见多知汉”、“终日用心神”表达了诗人对周围人的警觉和洞察,揭示了一种社会环境下的自我保护。接下来的“岐路逞喽罗,欺谩一切人”则指出有些人在道路上互相欺骗,用花言巧语迷惑他人。

第三句“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揭示了诗人对那些不走正道、专做坏事的人的批判。这里的“地狱滓”可以理解为极恶之事,“正直因”则是正直之路。

最后两句“我忽然无常至,定知乱纷纷”表达了诗人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到来时,一切将会陷入混乱的预感。这里的“无常”指的是无法预料的事情,“定知乱纷纷”则是对于未来状况的一种悲观预测。

这首诗通过对世态的人心和行为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与险恶。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三九)

世有一般人,不恶又不善。

不识主人公,随客处处转。

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脔。

虽有一灵台,如同客作汉。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

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

然灯与释迦,只论前后智。

前后体非殊,异中无有异。

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一)

常闻国大臣,朱紫簪缨禄。

富贵百千般,贪荣不知辱。

奴马满宅舍,金银盈帑屋。

痴福暂时扶,埋头作地狱。

忽死万事休,男女当头哭。

不知有祸殃,前路何疾速。

家破冷飕飕,食无一粒粟。

冻饿苦悽悽,良由不觉触。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二)

上人心猛利,一闻便知妙。

中流心清净,审思云甚要。

下士钝暗痴,顽皮最难裂。

直待血淋头,始知自摧灭。

看取开眼贼,闹市集人决。

死尸弃如尘,此时向谁说。

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段截。

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