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三九)

世有一般人,不恶又不善。

不识主人公,随客处处转。

因循过时光,浑是痴肉脔。

虽有一灵台,如同客作汉。

形式: 古风

翻译

世间有一种人,既非恶也非善。
他们不了解自己的本性,随波逐流四处迁徙。
就这样虚度光阴,浑浑噩噩如同愚昧的肉块。
虽然内心深处有灵明,却如同临时工般无所作为。

注释

一般人:指普通大众。
不恶又不善:中庸之道,既非极端的好,也不是极端的坏。
主人公:此处指自己真正的本质或命运。
随客处处转:像客人一样随波逐流,没有主见。
因循:沿袭旧习,不求改变。
浑是:完全像,全然。
痴肉脔:形容愚昧无知,如肉块一般任人摆布。
一灵台:古人常以灵台比喻人的内心。
客作汉:临时工,比喻没有自主权,只能依附他人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平凡人生的状态,诗中的主人公既不作恶也不追求善良,生活在一种中庸的境遇中。他们对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漠不关心,与客人来往无常,没有固定的立足之地。时间在这种因循守旧中缓慢流逝,而诗中的“浑是痴肉脔”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生活状态下人们精神上的麻木与物质的满足。

诗中最后两句“虽有一灵台,如同客作汉”,灵台通常指的是心灵或精神的高洁之处,但在这里却被比喻为临时居住的地方,主人公的心灵世界也如同旅人一般,没有根基。这反映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批判,同时也透露出对内心真正家园的渴望。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

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

然灯与释迦,只论前后智。

前后体非殊,异中无有异。

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一)

常闻国大臣,朱紫簪缨禄。

富贵百千般,贪荣不知辱。

奴马满宅舍,金银盈帑屋。

痴福暂时扶,埋头作地狱。

忽死万事休,男女当头哭。

不知有祸殃,前路何疾速。

家破冷飕飕,食无一粒粟。

冻饿苦悽悽,良由不觉触。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二)

上人心猛利,一闻便知妙。

中流心清净,审思云甚要。

下士钝暗痴,顽皮最难裂。

直待血淋头,始知自摧灭。

看取开眼贼,闹市集人决。

死尸弃如尘,此时向谁说。

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段截。

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三)

我有六兄弟,就中一个恶。

打伊又不得,骂伊又不著。

处处无奈何,耽财好淫杀。

见好埋头爱,贪心过罗刹。

阿爷恶见伊,阿娘嫌不悦。

昨被我捉得,恶骂恣情掣。

趁向无人处,一一向伊说。

汝今须改行,覆车须改辙。

若也不信受,共汝恶合杀。

汝受我调伏,我共汝觅活。

从此尽和同,如今过菩萨。

学业攻炉冶,鍊尽三山铁。

至今静恬恬,众人皆赞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