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伯玉用东坡韵赋梅花

北风日日霾江村,归梦正尔劳营魂。

忽闻梅蕊腊前破,楚客不爱兰佩昏。

寻幽旧识此堂古,曳杖偶集僧家园。

岚阴春物未全到,邂逅只有南枝温。

冷光自照眼色界,云艳未怯扶桑暾。

遥知云台溪上路,玉树十里藏山门。

自怜尘羁不得去,坐想佳处知难言。

但哦君诗慰岑寂,已似共倒花前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和李伯玉用东坡韵赋梅花》。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北风日日霾江村”,以北风的凛冽和江村的模糊景象,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孤寂的氛围。接着,“归梦正尔劳营魂”表达了诗人因思乡之情而产生的疲惫与困扰。然而,当诗人突然听到腊前梅花开放的声音时,心情为之振奋,“楚客不爱兰佩昏”一句则巧妙地将梅花与兰花进行对比,强调了梅花的独特魅力。

“寻幽旧识此堂古,曳杖偶集僧家园”展现了诗人探访古迹、与僧人相聚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随后,“岚阴春物未全到,邂逅只有南枝温”描绘了春天尚未完全到来,但南面的梅花已经绽放,给人以温暖与希望。

“冷光自照眼色界,云艳未怯扶桑暾”通过光影与色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梅花的美丽与生机。最后,“遥知云台溪上路,玉树十里藏山门”想象着在遥远的云台溪边,满是玉树的山路,仿佛隐藏着一片仙境。“自怜尘羁不得去,坐想佳处知难言”表达了诗人虽身陷尘世束缚,却心驰神往于美好之地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适得元履书有怀其人因复赋此以寄意焉

罗浮山下黄茅村,苏仙仙去馀诗魂。

梅花自入三叠曲,至今不受蛮烟昏。

佳名一旦异凡木,绝艳千古高名园。

却怜冰质不自暖,虽有步障难为温。

羞同桃李媚春色,敢与葵藿争朝暾。

归来只有脩竹伴,寂历自掩疏篱门。

亦知真意还有在,未觉浩气终难言。

一杯劝汝吾不浅,要汝共保山林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挽刘宝学二首(其一)

天地谁翻覆,人谋痛莫支。

公扶西极柱,威动北征旗。

肉食谋何鄙,家山志忽赍。

平生出师表,今日重伤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刘宝学二首(其二)

生死公何有,飘零我自伤。

向非怜不造,那得此深藏。

心折风霜里,衣沾子侄行。

哦诗当肃挽,悲哽不成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题梅川溪堂

沧波流不极,上有一亩园。

幽人掩关卧,脩竹何娟娟。

虚堂面群峰,秀色摩青天。

静有山水乐,而无车马喧。

人言市门子,往往苍崖颠。

挥手谢世人,日中翔紫烟。

遗迹尚可觌,神交邈无缘。

慨然一永叹,耀灵忽西迁。

褰裳下中沚,濯足娱清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