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给事伤牛尚书

名臣不世出,百工之所求。

况乃非常器,遭逢兴运秋。

符彩照千里,铨衡综九流。

经纶资百物,樽俎寄皇猷。

韶濩倾复理,典礼紊还修。

虽贞栋梁任,兼好艺文游。

伫闻和鼎实,行当奉介丘。

高衢翻税驾,阅水遽迁舟。

传呼更何日,曳履闻无由。

归魂藐脩路,征棹舣邗沟。

林薄长风惨,江上寒云愁。

夜台终不曙,遗芳徒自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名臣非每代都有,各行各业都期待他们的出现。
更何况他们是非常之人,在国家运势昌盛之时崭露头角。
他们的才华如同符瑞之光,照亮千里,衡量各种人才。
他们治理国家,物资调度得当,寄托着皇帝的宏图大业。
他们使混乱的法律恢复秩序,修订礼仪制度。
虽然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但同样热爱艺术和文学。
我们期待听到他们的贤德如同和羹充实,能辅佐朝廷重臣。
道路宽阔,但他们可能突然改变行程,如税收官车的翻转,船只迅速迁移。
何时才能再次听到他们的消息,只能遥想他们的步履已无法寻觅。
他们的灵魂飘向远方,而他们的船停泊在邗沟边。
树林中劲风吹过,江面上寒云弥漫,充满哀愁。
他们的亡灵永不会迎来黎明,只留下芬芳独自留存世间。

鉴赏

这首诗作于隋末唐初,由刘斌所作,名为《和许给事伤牛尚书》。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诗中“名臣不世出,百工之所求”两句点明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同稀有珍宝,不是每个时代都能出现。而“况乃非常器,遭逢兴运秋”则强调这些人物的特殊性,以及他们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接下来的“符彩照千里,铨衡综九流”展示了这些名臣对国家和文化的深远影响。这里的“符彩”、“铨衡”都是古代用来比喻文物或制度的词汇,意味着他们所制定的法度和文化成就如同光芒万丈,照耀千里,流传于后世。

“经纶资百物,樽俎寄皇猷”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些名臣在治国安邦上的贡献。他们的政策措施如同织造之物,满足民众的需要;而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又如同美酒佳肴,被皇帝所珍视。

“韶濩倾复理,典礼紊还修”表达了对这些名臣文化教化作用的赞赏。他们不仅治理国家,还能恢复和维护古代的典章制度,使之得以传承。

尽管如此,“虽贞栋梁任,兼好艺文游”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既有才干又懂艺术的怀念。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有成就,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所建树,是多才多艺的人物。

“伫闻和鼎实,行当奉介丘”这两句暗示了诗人希望能听到这些名臣治国理政的声音,并且愿意追随他们的足迹,向往他们的高尚品格。

接下来的几句“高衢翻税驾,阅水遽迁舟。传呼更何日,曳履闻无由”则描绘了一种急切的情感和对历史时刻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够尽快回到那个时代,与那些伟大人物共处,但又感到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

“归魂藐脩路,征棹舣邗沟”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无限留恋之情。即便是精神上回归到古代,也只能在心中构建一条通往过去的道路,而无法真的回到那个时代。

最后,“林薄长风惨,江上寒云愁。夜台终不曙,遗芳徒自留”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切哀思。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代和伟大人物的怀念之情,那些美好的记忆只能在心中保留。

收录诗词(6)

刘斌(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谒孔子庙

性与虽天纵,主世乃无由。

何言泰山毁,空惊逝水流。

及门思往烈,入室想前修。

寂寞荒阶暮,摧残古木秋。

遗风暧如此,聊以慰蒸求。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登楼望月二首(其一)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

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下瞰千门静,旁观万象生。

梧桐窗下影,乌鹊槛前声。

啸逸刘琨兴,吟资庾亮情。

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登楼望月二首(其二)

皎洁三秋月,巍峨百丈楼。

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

帐卷芙蓉带,帘褰玳瑁钩。

倚窗情渺渺,凭槛思悠悠。

未得金波转,俄成玉箸流。

不堪三五夕,夫婿在边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

四弦拢撚三五声,唤起边风驻明月。

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

小弦切切怨飔飔,鬼哭神悲秋窸窣。

倒腕斜挑挚流电,春雷直戛腾秋鹘。

汉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虚誇有仙骨。

我闻天宝十年前,凉州未作西戎窟。

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

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

汉土民皆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

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

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闲卒。

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兀兀。

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泪血应阑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