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忆归

终日空理棹,经年犹别家。

顷来行已远,弥觉天无涯。

白云意自深,沧海梦难隔。

迢递万里帆,飘飖一行客。

独怜西江外,远寄风波里。

平湖流楚天,孤雁渡湘水。

湘流澹澹空愁予,猿啼啾啾满南楚。

扁舟泊处闻此声,江客相看泪如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整日空划着船桨,多年未归还离家。
时间匆匆已远去,越发感到天边无际。
白云深处藏深意,大海梦境难以隔断。
遥远的航程万里长,我只是一行孤独的旅人。
特别怜惜在西江之外,身处风浪中寄托思念。
平静的湖面映楚天,孤雁独自飞越湘水。
湘江水波淡淡,徒增我的忧愁,猿猴哀鸣回荡在南楚大地。
停泊的小舟上听到这声音,江上的旅客相对而泣,泪水如雨落下。

注释

终日:整天。
空:徒然。
理:划动。
经年:多年。
犹:仍然。
别:离开。
顷来:不久。
白云:象征高洁。
沧海:大海。
梦:梦想。
迢递:遥远。
飘飖:飘摇。
楚天:南方天空。
孤雁:孤独的大雁。
渡:穿越。
愁予:使我忧愁。
啾啾:哀鸣声。
南楚:南方。
扁舟:小船。
泊:停靠。
相看:对视。
泪如雨:泪水如雨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家园的无尽留恋。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游子对家的渴望与孤独。

“终日空理棹,经年犹别家。”开篇便设定了诗人的情感基调,他在外漂泊,整天忙于生活琐事,但心中始终未能割舍对远方家庭的思念,这份思乡之情历经年华依然如故。

“顷来行已远,弥觉天无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在外的足迹越发遥远,但这种距离感却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天地辽阔,无边无际,这种感觉又加重了他的离愁。

“白云意自深,沧海梦难隔。”这里,“白云”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深,而“沧海”则是遥远的代名词,表达了即使在梦中也无法割断与家乡的联系。

“迢递万里帆,飘飖一行客。”诗人以“万里帆”和“一行客”的对比,强调了自己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受,尽管身处广阔天地之中,却仍旧是一位孤单的旅者。

“独怜西江外,远寄风波里。”诗人特别关注西江流水,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这里的“西江”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心灵所系的地方。

“平湖流楚天,孤雁渡湘水。”这两句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湖光山色与大雁南飞的情境,其中“平湖流楚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而“孤雁渡湘水”则是对独行者情感的投射。

“湘流澹澹空愁予,猿啼啾啾满南楚。”这里,“湘流”、“空愁予”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寂寞与忧思,而“猿啼啾啾满南楚”则是对这种情感的进一步渲染,通过猿啼之声,增添了一份哀伤。

“扁舟泊处闻此声,江客相看泪如雨。”末尾两句,以“扁舟”为场景,让读者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环境中去感受那份情感。诗人通过“江客相看泪如雨”的细节,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抑制的情感波动。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为读者营造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理的画面。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湘中纪行十首.云母溪

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

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白发惭皎镜,清光媚奫沦。

寥寥古松下,岁晚挂头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湘中纪行十首.石围峰

前山带秋色,独往秋江晚。

叠嶂入云多,孤峰去人远。

夤缘不可到,苍翠空在眼。

渡口问渔家,桃源路深浅。

形式: 古风

湘中纪行十首.花石潭

江枫日摇落,转爱寒潭静。

水色淡如空,山光复相映。

人闲流更慢,鱼戏波难定。

楚客往来多,偏知白鸥性。

形式: 古风

湘中纪行十首.秋云岭

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孤峰夕阳后,翠岭秋天外。

云起遥蔽亏,江回频向背。

不知今远近,到处犹相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