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行

南塘水深芦笋齐,下田种稻不作畦。

耕场磷磷在水底,短衣半染芦中泥。

田头刈莎结为屋,归来系牛还独宿。

水淹手足尽有疮,山虻绕身飞飏飏。

桑林椹黑蚕再眠,妇姑采桑不向田。

江南热旱天气毒,雨中移秧颜色鲜。

一年耕种长苦辛,田熟家家将赛神。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塘的水深得能齐腰,稻田不再划分成畦
耕田的工具沉在水底,农夫穿着短衣沾满芦苇泥
田头的莎草编成小屋,农夫回家后独自过夜
手脚都被水泡烂生疮,山上的蚊蝇围着飞舞
桑树林里的桑葚熟透,妇女们忙着采桑却不进田
江南的天气又热又旱,雨中插秧显得格外鲜艳
一年辛勤耕耘无比辛苦,稻谷熟了家家户户准备祭祀神灵

注释

南塘:池塘名。
芦笋:植物名,类似芦苇。
畦:田地划分的小块。
磷磷:形容光亮的样子。
短衣:简短的衣物。
芦中泥:芦苇丛中的泥土。
刈莎:割取莎草。
系牛:栓牛。
独宿:独自过夜。
疮:皮肤疾病。
山虻:一种吸血昆虫。
椹黑:桑葚熟透变黑。
再眠:指蚕进入第二个生长阶段。
妇姑:妇女和姑娘。
热旱:炎热干旱。
移秧:移栽稻秧。
颜色鲜:色彩鲜明。
一年耕种:全年辛勤劳作。
田熟:稻谷成熟。
赛神:祭祀神灵的活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江南水乡的艰苦劳作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收获。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南塘水深芦笋齐”、“耕场磷磷在水底”等,生动地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致,同时也反映了农民与自然斗争的艰难情形。

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如“短衣半染芦中泥”、“田头刈莎结为屋”等,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和生存的艰难。甚至连身体上的疮痛也未能幸免,“水淹手足尽有疮”,表明了他们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恶劣。

而“桑林椹黑蚕再眠”则展示了一种自然循环中的宁静与和谐,妇女们采桑不必去田间,似乎在这忙碌的农事之外,还有一片宁静的空间。然而,“江南热旱天气毒”,则又提醒我们,即便是这样的宁静,也难逃自然界的严酷。

最后一句“一年耕种长苦辛,田熟家家将赛神”总结了农民一年来的辛勤劳作,以及收获时的喜悦和骄傲,这里的“赛神”表达了一种对丰收的庆祝与自豪,也彰显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深刻理解和同情。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江南行

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苧。

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

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度桥来蒲里。

清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

长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

娼楼两岸临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

形式: 古风

舟行寄李湖州

客愁无次第,川路重辛勤。

藻密行舟涩,湾多转楫频。

薄游空感惠,失计自怜贫。

赖有汀洲句,时时慰远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杂曲歌辞.行路难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

西州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

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