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溪禅院

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

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

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溪边山色一片,水环绕着千竿竹。
鸟儿碰触青翠山峦,湿润了微光,人们居住在酷热与寒冷之间。
风吹过,瓶影摇曳破碎,沙滩上足迹清晰可见。
青崖之巅的树木清爽无比,平缓的河流冲刷着绿色的河滩。
闲暇时披上僧衣数算,涨水后卷起佛经欣赏。
三种境界通向禅定寂静,世俗尘埃难以沾染心灵。

注释

溪边:靠近溪流的一侧。
山一色:山的颜色统一。
水拥:水围绕。
竹千竿:成千上万的竹子。
鸟触:鸟儿触碰。
翠微:青翠的山色。
人居:人们居住。
酷暑寒:极端的冷热。
风摇:风吹动。
瓶影碎:瓶影被风吹得破碎。
沙陷:沙子陷入。
履痕:脚印。
爽极:极为清爽。
青崖树:青崖上的树。
平流:水流平稳。
绿峡滩:绿色的河滩。
披衲:披着僧袍。
数:数数。
涨后:涨水之后。
卷经:卷起佛经。
三境:三种境界。
禅寂:禅定的寂静。
嚣尘:世俗尘埃。
染著:沾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图,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禅意。

"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 开篇即以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副生动的自然景象,溪流与山色交融为一体,水流环绕着成千上万的竹子,这种景致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禅院中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存的情形。即使在炎热的夏日,禅院内也保持着清凉的气息,而鸟儿飞过时,也会带走一些湿润,这里的“湿”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汽交织的画面。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 这里通过对光影变化的细腻捕捉,以及自然界中沙石与人类足迹交错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时间静止、空间凝滞的感受。

"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这两句诗描写了山谷间清新的气息和河水的流动,这里的“爽”字形容空气之清新,是对自然美景的深刻体验。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 这里透露出诗人在闲暇时光中,对禅院中的生活有着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穿越了尘世的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

"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首诗意境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达到禅境的心灵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下的清净与安详。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刻画,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题咸阳楼

晚亚古城门,凭高黯客魂。

塞侵秦旧国,河浸汉荒村。

客路飏书烬,人家带水痕。

猎频虚冢穴,耕苦露松根。

墙外峰黏汉,冰中日晃原。

断碑移作砌,广第灌成园。

北马疑眠碛,南人忆钓湓。

桥闲野鹿过,街静禁鸦翻。

滩鼓城隍动,云冲太白昏。

标衣多吕裔,荷锸或刘孙。

吊问难知主,登攀强滴樽。

不能扶壮势,冠剑惜乾坤。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赠兴善彻公上人

师资怀剑外,徒步管街东。

九里山横烧,三条木落风。

古池曾看鹤,新塔未吟虫。

夜久龙髯冷,年多麈尾空。

心宗本无碍,问学岂难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怀张乔张霞

西风吹雨叶还飘,忆我同袍隔海涛。

江塔眺山青入佛,边城履雪白连雕。

身离世界归天竺,影挂虚空度石桥。

应念无成独流转,懒磨铜片鬓毛焦。

形式: 七言律诗

秋宿青龙禅阁

前山不可望,暮色渐沉规。

日转须弥北,蟾来渤海西。

风铃乱僧语,霜蘖欠猿啼。

阁外千家月,分明见里迷。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