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其三)

潮水村边十万家,短篱高树不全遮。

风前似醉酡颜酒,膜里如封系臂纱。

匠手剖将和氏璞,清泉浮出魏王瓜。

骊珠探后馀鳞甲,片片阳林二月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潮水环绕的村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潮水村边十万家”,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广阔而生动的画面,潮水与村落相依,十万家的描绘既显出人口之多,也暗示了生活的富足与繁荣。

接着,“短篱高树不全遮”一句,通过对比短篱与高树的不同高度,巧妙地表现了乡村环境的多样性和层次感。篱笆虽短,却不能完全遮挡高树,这种景象既自然又富有生机,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美景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风前似醉酡颜酒,膜里如封系臂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荔枝在风中的摇曳比作醉酒后的红润脸颊,以及包裹着荔枝的薄膜比作系在手臂上的纱巾,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形态美和动态美,同时也赋予了荔枝以生命和情感。

“匠手剖将和氏璞,清泉浮出魏王瓜”则进一步赞美了荔枝的珍贵与独特,将荔枝比作璞玉,需要精心雕琢才能展现其价值;同时,清泉浮出的魏王瓜,暗喻荔枝如同珍稀的果实,需经过时间与自然的孕育,方能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最后,“骊珠探后馀鳞甲,片片阳林二月葩”以骊珠(传说中的一种宝石)为喻,形容荔枝的珍贵,即使探求之后,仍留下鳞甲般的美丽痕迹,如同二月阳林中的花朵,不仅展现了荔枝的外在之美,更寓意其内在的丰富与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其四)

离枝五日不成筐,色味何能到玉堂。

汉驿枉教劳马足,李家空复舞霓裳。

止堪作脯供茶宴,合取馀膏付酒娘。

口腹累人垂炯戒,昔贤一疏自千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其五)

不因人热气仍烘,草木遥于大化通。

汉火欲兴符自赤,楚萍将霸实先红。

生无北向非怀土,老守南枝敢论功。

待得馀甜归齿颊,只堪唐突小儿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其六)

垒垒朱实映清江,树树蝉声绕石幢。

估客满笼归别市,山童一饱卧闲窗。

尝新已办盐鱼饮,消热唯开汗酒缸。

蝴蝶未知无可采,飞来飞去自为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其七)

谱中诸品遍曾尝,晚熟增江久未忘。

快比哀梨那得滓,清如甘露不成浆。

已知忧至良堪解,见说颜衰可复光。

更有新州香荔好,端溪能隔几城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