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端节的作品,名为《虞美人·其二》。从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来看,这是一首婉约派风格的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交织而成。
首句“卧红堆碧纷无数”,用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春日景致,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情调。这里的“卧红”象征着美好而易逝的青春,堆积如山,而“碧纷无数”则描绘了一种多到不胜枚举的繁盛状态。
接下来的“春事知何许”,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美好却又易逝的感慨和无奈。春天的美丽何在?它是否能永恒?
第三句“班班小雨裛梨花”描绘了一场细雨中梨花轻摇的情景,这里的“班班”表现了雨丝的纷飞,给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感觉。梨花在细雨中的摇曳,更增添了一份春意阑珊的哀愁。
“又是清明时候、不归家”,诗人提及了时节,又到了清明时分,这是一个让人感慨良深的季节,往往容易引发人们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而“不归家”则透露出一种离愁别绪,或者是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伤春减尽东阳带”,这里的“伤春”指的是因春天即将逝去而感到的哀伤,“减尽”则表明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物是人非,而“东阳带”可能象征着某种记忆或情感的消逝。
“人道多情杀”,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人世间的情感纠葛太过复杂,往往让人感到痛苦和压抑。
尾联“青春留下许多愁。分付与君今夜、一齐休。”表达了青春年华虽然美好,但却带给人们无数的忧愁。而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希望在此夜共同放下烦恼,享受片刻的安宁。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好与易逝的无奈,以及对人世间情感纠葛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