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三首(其三)

秦皇按长剑,杀人如刈草。

何独李斯辈,竟以丞相老。

汉元服儒衣,收谏如蓄宝。

何独萧望之,诛锄恨不早。

沧海飞天波,枯泽淤行潦。

刘累婴其喉,蛟龙不为暴。

鲁士固多贤,亲师仲尼道。

至于出处间,惟有颜生到。

形式: 古风

翻译

秦始皇手持长剑,杀戮如同割草一般轻松。
为何只有李斯这些人,最终因丞相的身份而老去。
汉元帝身着儒生服装,接纳直言进谏如同珍视宝藏。
为何只有萧望之,遭受冤枉被诛杀,只恨下手太迟。
大海翻腾起狂风巨浪,干涸的湖泽积满积水。
刘累的遭遇令人痛心,即使是蛟龙也不愿如此残暴。
鲁国士人本就多有贤才,亲近孔子之道。
在出仕与隐退之间,唯有颜回能做到真正的坚持。

注释

按:握持。
刈草:割草,比喻轻易杀戮。
辈:类,群。
丞相:古代官职,辅佐君主处理政务。
儒衣:儒者的服饰,象征文雅。
蓄宝:珍藏宝贝,比喻重视。
诛锄:诛杀,铲除。
婴:环绕,缠绕。
暴:凶暴,残忍。
仲尼:孔子的字,指孔子之道。
出处:出仕和隐居。
颜生:颜回,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元帝两位帝王的统治风格,展现了不同的治国之道与臣子命运。首句“秦皇按长剑,杀人如刈草”描绘了秦始皇的残暴与冷酷,李斯等臣子因此遭殃。接下来,“汉元服儒衣,收谏如蓄宝”则赞美汉元帝崇尚儒家,乐于接纳忠言,然而即使是贤臣萧望之也因未能及时得到保护而被陷害。

诗人感慨“何独”二字,暗示了对萧望之命运的惋惜,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无情。中间部分“沧海飞天波,枯泽淤行潦”运用比喻,形容世事变迁,暗指朝堂风云变幻。刘累的典故在这里可能象征无辜受难者,蛟龙不为暴,暗示权势者的残忍。

最后,诗人提到鲁地多有贤人,如孔子门徒,但面对君主的抉择,只有颜回能坚守原则,选择正确的出仕与隐退之道。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明君贤臣的理想寄托。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杂兴三首(其二)

块泥封两耳,师旷亦为聋。

离朱捏两目,触面不得通。

折弓断其臂,安得为逢蒙。

白日照六合,光耀当天中。

苟为物所蚀,齯齿犹成童。

君子诚其意,默通大化工。

所以虞舜明,不在双重瞳。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兴三首(其一)

女娲鍊五石,上补天之缺。

如锢黄金液,万古无由裂。

尧舜首制度,巨防高巀嵲。

后世日破穿,通为万鼠穴。

譬彼果蓏虫,熟烂恣攻啮。

岂无良工手,一起为施设。

非若天之难,前辈有夔卨。

苟或不关心,女娲亦为拙。

形式: 古风

次韵程丞相重九日示席客

湖光飞出洞庭秋,拍手齐看山公游。

黑云抱日离东海,苍霞穿漏红光浮。

我公重惜此佳节,携宾留燕停鸣驺。

城角直穿一气外,碧鳞缥缈飞高楼。

晚花纤丽金靥闹,平莎蒙密绿发稠。

手把玻璃笑当坐,飘然逸气凌云遒。

须臾大卷出新作,铁网包住鲸与虬。

四座传观赏佳句,丝管不发清歌留。

茱萸著酒紫香透,芙蓉插髻双眉修。

后堂新压菊花酿,倾在玉盆凝不流。

美人再拜劝公饮,一饮可忘今古愁。

谁谓长戈可驻景,谁谓萱草能忘忧。

斯言寥阔不可考,乐事须向尊前求。

霓裳法曲古来绝,小槽琵琶天下尤。

只此醉乡有佳境,此境不与人间侔。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江行五绝(其一)

马当之西绝险处,青山独出无四邻。

且系画船枫树下,行人去赛小姑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