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

元和伐蔡何危哉,朝廷百口无一谐。

盗伤中丞偶不死,利剑白日投天街。

裹疮入相议军旅,国火一再更檀槐。

上前慷慨语发涕,誓出按抚除睽乖。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

愬能捕虏取肝鬲,护送密乞完形骸。

笞兵夜半投死地,雪湿不敢燃薪䕸。

空城竖子已可缚,中使尚作啼儿哇。

退之道此尤俊伟,当镂玉牒东燔柴。

欲编诗书播后嗣,笔墨虽巧终类俳。

唐从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

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

德宗末年惩战祸,一矢不试尘蒙靫。

宪皇初起众未信,意欲立扫除昏霾。

追还清明救薄蚀,屡敕主府拘穷蛙。

王师伤夷征赋窘,千里亦忌毫釐差。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

桓桓晋公忠且壮,时命适与功名偕。

是非末世主成败,烜赫今古谁讥排。

贤哉韦纯议北赦,仓卒两伐尤难皆。

重华声明弥万国,服苗干羽舞两阶。

宣王侧身内脩政,常德立武能平淮。

昔人经纶初若缓,欲弃此道非吾侪。

千秋事往踪迹在,岳石款记如湘崖。

文严字丽皆可喜,黄埃蔽没苍藓埋。

当时将佐尽豪杰,想此兵祷陪祠斋。

君曾西迁为拓本,濡麝割蜜亲劘揩。

新篇波澜特浩荡,把卷熟读迷津涯。

褒贤乐善自为美,当挂庙壁为诗牌。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也有对于当时政局的忧虑。

首先,从“元和伐蔡何危哉”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回顾唐朝元和年间的一次战役,其用意在表达历史事件的严峻性,警示后世。紧接着,“盗伤中丞偶不死”,则是写实具体事件,表现了对英雄人物命运多舛的感慨。

“裹疮入相议军旅”以下数句,是诗人对于古代将领如何处理战事、治理国家所做的思考。这些句子语言严谨,情感深沉,体现出诗人的历史洞察力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上前慷慨语发涕”一段,则是写诗人自己对于往昔英雄事迹的感触,以及对于当时政局所持有的忧虑心态。语言中流露出一种悲壮的情怀。

接下来的几句:“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则是用来描绘古代将领的英勇形象,这些字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豪迈气概的赞美。

“愬能捕虏取肝鬲”以下,则是对历史上某位将领在战争中的英勇行为进行描述,这些描写充满了力量与激情。

全诗中,对于古代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记述,以及对于当时政局的关切,都是通过精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其文学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思想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首诗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艺术形式上,这首诗采用了七言绝句,整体结构严谨,语言凝练,每一句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历史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怀与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融为一体,展现出高度的艺术成就。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谢公墩

走马白下门,投鞭谢公墩。

昔人不可见,故物尚或存。

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

摩挲苍苔石,点检屐齿痕。

想此絓长樯,想此倚短辕。

想此玩云月,狼籍盘与樽。

井径亦已没,漫然禾黍村。

摧藏羊昙骨,放浪李白魂。

亦已同山丘,缅怀莳兰荪。

小草戏陈迹,甘棠咏遗恩。

万事付鬼箓,耻荣何足论。

天机自开阖,人理孰畔援。

公色无惧喜,傥知祸福根。

涕泪对桓伊,暮年无乃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赋枣

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

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

馀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

况余秋盘中,快啖取餍足。

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

贽享古已然,豳诗自宜录。?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

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

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

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

形式: 古风

跋黄鲁直画

江南黄䳺飞满野,徐熙画此何为者。

百年幅纸无所直,公每玩之常在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道人北山来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

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

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

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

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乡。

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