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舟叹

匆匆负锸鹅鹜喧,闪闪蹴车雷电翻。

一城骚动急星火,官渠底用农时穿。

海神有意驱巨石,风伯不肯停阴云。

坐令榷水甚于酒,盗者以乏军兴论。

峨峨之山载大艑,所过郡邑千官奔。

绣衣持斧坐堤上,百渎倒尽生龟文。

民间四月种不入,敢惜数斗春泥浑。

君王神圣古无有,谈笑坐可回乾坤。

何妨謦欬九天上,叱散黄帽还嵌根。

嗟哉食肉胡不告,勿谓石也安能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石舟叹》由宋代诗人汪藻创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问题。

诗的开篇“匆匆负锸鹅鹜喧,闪闪蹴车雷电翻”,以动态的画面展示了劳作的繁忙景象,鹅鸭的喧闹与车马的疾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忙碌的氛围。接着,“一城骚动急星火,官渠底用农时穿”两句,揭示了城市中因官渠施工引发的骚动,官渠的建设似乎与农时相悖,反映了当时社会管理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冲突。

“海神有意驱巨石,风伯不肯停阴云”运用神话元素,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力无法克服困难的无奈。接下来,“坐令榷水甚于酒,盗者以乏军兴论”则揭示了水资源管理的不当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军事行动的进行。

“峨峨之山载大艑,所过郡邑千官奔”描绘了大规模工程的壮观场面,以及它对地方官员的影响。“绣衣持斧坐堤上,百渎倒尽生龟文”进一步强调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官员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民间四月种不入,敢惜数斗春泥浑”反映了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民不得不面对恶劣的生产条件。“君王神圣古无有,谈笑坐可回乾坤”表达了对君主治理能力的质疑,认为其无法解决根本的社会问题。“何妨謦欬九天上,叱散黄帽还嵌根”则寄寓了对理想君主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像神仙一样,轻松解决世间的苦难。

最后,“嗟哉食肉胡不告,勿谓石也安能言”表达了对那些享受权力和利益而不顾百姓疾苦者的谴责,同时也对石头这样的无生命物体发出疑问,为何它们不能发声诉说真相。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于社会公正、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次韵贾仲远还浮溪猥藁之什

我家浮溪溪水头,一褐一裘聊玩世。

谁教去踏晓鼓朝,也学儿童攻偶俪。

忆身曾是掖垣客,岁晚犹期乐天似。

两年漂泊万里馀,老矣始于鱼得计。

欣逢贾傅古湘口,城郭虽非人物是。

连台拗倒时一醉,醉后还为五禽戏。

慇勤为我出新诗,金石因声泉涌思。

年来处处饱葵苋,染鼎忽惊尝异味。

荷花开已三四红,有酒无过行乐耳。

与公同嚼三百杯,莫负便便五经笥。

形式: 古风

即事

前瞻西岭悬日光,回望东崖森两行。

天公作事销底力,投壶一笑千家凉。

初乘青驶度平野,稻花风露随人香。

忽惊强弩过林杪,群山发尽烟复藏。

宫厨蔗浆若可挹,炎官火伞那复张。

夜寒更踏松桂影,马头新月明于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董禹川饷墨

徂徕老松蔽百牛,输膏败乳来中州。

何人夜半捣寒碧,用心独与神明俦。

范成秋天翔紫凤,裁作古虚悬苍球。

匹夫被褐知者少,江都老相千金收。

养之怀袖作叹息,平生长物胡为留。

分张好事亦及我,摩挲未语心先谋。

明光起草正须子,一挥坐遣千人休。

嗟予老矣安用此,谁能细字书蝇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汴中书事三首(其一)

永日钩帘坐,乘流颇自怡。

手邀飞絮住,目送远花移。

官牒吾何有,邮签汝漫知。

关心淹速事,无复少年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