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

脩竹齐高树,书斋竹树中。

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

黑处巢幽鸟,阴来叫候虫。

窗西太白雪,万仞在遥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修长的竹子与高大的树木并立,它们环绕着书斋。
一年四季都感受不到夏天的炎热,即使在三伏天也能感受到秋风的凉爽。
在阴暗的地方,隐秘的鸟儿筑巢,而昆虫在阴凉中鸣叫。
窗外西边,飘落着洁白的雪,仿佛万仞雪山在遥远的天空中显现。

注释

脩竹:修长的竹子。
齐:并立。
书斋:书房。
四时:四季。
无:没有。
夏气:夏天的炎热。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有:存在。
秋风:秋风。
黑处:阴暗的地方。
巢:筑巢。
幽鸟:隐秘的鸟儿。
候虫:季节性鸣叫的昆虫。
窗西:窗外西边。
太白:洁白的。
雪:雪。
万仞:极高的。
遥空:遥远的天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凉的夏日书斋景象。"脩竹齐高树,书斋竹树中",表明诗人隐居于一片高大竹林之中,书斋也被这些竹子环抱,营造出一种幽静自然的环境。"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感受到了与常人不同的季节变化,即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避开酷暑,享受到如秋天般的凉爽微风。

"黑处巢幽鸟,阴来叫候虫"进一步描绘了书斋中的生态景观。即使是在光线较为阴暗的地方,也有鸟儿在筑巢,而当阴云密布时,便能听到虫鸣声,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细腻感受和深厚情感。

"窗西太白雪,万仞在遥空"则是对远处山景的描绘。太白可能指的是太白山,即今陕西秦岭主峰,诗人通过书斋之窗,可以远观太白山上的雪景,这种视野开阔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清凉避暑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居住空间的追求,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操。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充满了对清新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夏日盩厔郊居寄姚少府

古木有清阴,寒泉有下深。

蝉从初伏噪,客向晚凉吟。

白日欺玄鬓,沧江负素心。

甚思中夜话,何路许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旅怀

万里共心论,徒言吾道存。

奉亲无别业,谒帝有何门。

水宿惊涛浦,山行落叶村。

长安长梦去,欹枕即闻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朔中即事

关门南北杂戎夷,草木秋来即出师。

落日风沙长暝早,穷冬雨雪转春迟。

山头堠火孤明后,星外行人四绝时。

自古边功何不立,汉家中外自相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浙东献郑大夫

圣主东忧涨海滨,思移副相倚陶钧。

楼台独坐江山月,舟楫先行泽国春。

遥想万家开户外,近闻群盗窜诸邻。

几时入去调元化,天下同为尧舜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