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其一)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

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恰称心。

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

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新竹靠近墙壁尚未探出,墙东边的桃李树却已成片。
池塘边草木茂盛适合梦境,村庄里的黄莺鸣叫正合我意。
江水满溢船头即将转向,泥土湿润鞋底沾湿无需怪罪。
关门在家爱子沉迷于读书,试着买些乡村酒来共饮斟酌。

注释

新竹:新生的竹子。
依:靠近。
墙:墙壁。
未出寻:尚未探出。
墙东:墙的东边。
桃李:桃树和李树。
成林:形成树林。
池塘:小型湖泊或水塘。
草长:草木茂盛。
初饶梦:适宜做美梦。
村落:村庄。
莺啼:黄莺鸣叫。
恰称心:正合心意。
江满:江水满溢。
船头:船的前端。
朝欲转:即将转向。
泥融:泥土湿润。
屐齿:木屐的齿状部分。
莫尤深:不必怪罪太深。
怜子:疼爱孩子。
成书癖:沉迷于读书。
试买:试着购买。
村醪:乡村自酿的酒。
相伴斟:一起饮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适东轩即事三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诗中以新竹、桃李、池塘、草长、莺啼、江船、泥土和书癖等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写出了新竹初生的青涩与墙东桃李的繁盛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成长。

"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恰称心",通过池塘边草木茂盛,引人入梦,以及村落间黄莺的婉转啼鸣,营造出一种恬静宜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惬意和对自然的喜爱。

"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描绘了江水满溢,船只即将启航的场景,以及踏着湿润泥土的惬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最后两句"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则流露出诗人对家庭的温馨关怀,以及在书卷中寻找乐趣,与淳朴的乡村酒相伴,体现了他的闲适与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适兄弟送文务光还陈

三君皆亲非复客,执手河梁我心恻。

倚门耿耿夜不眠,挽袖匆匆有难色。

君归使我劳魂梦,落叶鸣阶自相拥。

君家西归在新岁,此行未远心先恐。

故山万里知何许,我欲因君亦归去。

清江彷佛钓鱼船,修竹平生读书处。

青衫白发我当归,咀噍式微惭古诗。

少年勿作老人调,被服荣名慰所思。

形式: 古风

次韵王适细鱼

群鱼一何微,仅比毛发大。

嬉游极草草,鬓鬣自个个。

造物赋群形,偶然如一唾。

吞舟虽云巨,其乐不相过。

若言无性灵,还知避船柂。

形式: 古风

次韵王适雪晴复雪二首(其一)

骄阳得一雪,逾尺应更好。

晨兴视窗隙,惊见晴霞杲。

九衢无停迹,狼籍须一扫。

空馀浩然气,凛凛接清昊。

馀寒薄虚室,一静解群燥。

晨炊晚未供,客馈惭草草。

试脱身上衣,行问酒家保。

孤吟击槁木,大笑称有道。

人生但如此,富贵何用祷。

所思独未见,耿耿属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次韵王适雪晴复雪二首(其二)

同云自成幄,飞雪来无根。

一为清风卷,坐见东方暾。

重阴偶复合,飞霰满南轩。

油然青春意,已见出土萱。

老病一不堪,惟恃浊酒温。

开户理松菊,扫荡无遗痕。

卷舒朝夕间,谁识造化元。

乾坤本何施,中有神怪奔。

万物极毫末,颠倒何足掀。

老农但知种,荷锄理南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