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雪晴复雪二首(其二)

同云自成幄,飞雪来无根。

一为清风卷,坐见东方暾。

重阴偶复合,飞霰满南轩。

油然青春意,已见出土萱。

老病一不堪,惟恃浊酒温。

开户理松菊,扫荡无遗痕。

卷舒朝夕间,谁识造化元。

乾坤本何施,中有神怪奔。

万物极毫末,颠倒何足掀。

老农但知种,荷锄理南园。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乌云自然形成帷幕,飞雪无由而降。
一会儿被清风吹散,我静观东方破晓的阳光。
厚重的阴云偶尔重叠,南窗积满了飞雪颗粒。
春天的气息油然而生,萱草已破土而出。
年迈体衰难以承受,唯有热酒能暖身。
打开门整理松菊,清除一切痕迹。
日出日落之间,谁能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天地间本无偏爱,其中却有神奇之物奔腾。
世间万物细微至极,颠倒变换有何意义。
老农只知道耕耘,扛着锄头照料南边的菜园。

注释

幄:帷幕。
飞雪:雪花。
暾:太阳初升时的光芒。
重阴:浓重的阴云。
飞霰:空中飘落的雪粒。
油然:自然而然地。
萱:萱草,古人常以萱草象征母爱。
不堪:难以承受。
松菊:松树和菊花,象征隐逸生活。
造化:大自然。
乾坤:天地。
神怪:神秘奇异的事物。
毫末:极其微小的事物。
荷锄:扛着锄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王适雪晴复雪二首(其二)》。诗人以雪景为题材,通过描绘雪花飘落、清风卷雪、阳光初照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冬日景色的变化。"同云自成幄,飞雪来无根"形象地刻画了云层浓厚、雪花飘落的场景,"一为清风卷,坐见东方暾"则写出雪后天气转晴,东方微曦初现的情境。

接着,诗人描述了阴晴交错的天气,"重阴偶复合,飞霰满南轩",以及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油然青春意,已见出土萱"。然而,面对老病之身,诗人只能借酒取暖,"老病一不堪,惟恃浊酒温",表达出人生的无奈与感慨。

在日常琐事中,诗人体会到自然的微妙变化,"开户理松菊,扫荡无遗痕",感叹造化的神奇。最后,诗人以农夫种地的朴实生活作结,"万物极毫末,颠倒何足掀",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细微之处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崇尚。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辙诗歌清新自然、寓哲理于山水之间的风格。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适游真如寺

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

扰扰市井尘,悠悠溪谷心。

东郊大愚山,自古薝卜林。

微言久不闻,坠绪谁当寻。

道俗数百人,请闻海潮音。

斋罢车马散,万籁俱消沉。

新亭面南山,积雾开重阴。

萧然偶有得,怀抱方愔愔。

我坐米盐间,日被尘垢侵。

不知山中趣,强作山中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其一)

寒烟羃清江,渔唱扁舟上。

江转少人家,自此知安往。

维舟倚丛薄,明月独相向。

欲晓醉应醒,还逐轻鸥扬。

形式: 古风

次韵王适落日江上二首(其二)

稍息南市喧,初上东山月。

潜鱼忽惊踊,饥雁时断绝。

落叶误投签,繁霜疑积雪。

苦寒良难久,爱此元气洁。

形式: 古风

次韵王适新燕

好雨纤纤润客衣,新来双燕力犹微。

似嫌春早无人见,故待帘开掠地飞。

南国花期知不远,中原寒剧未应归。

养雏不怕巢成早,记取朝朝为启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