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与桂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

乌衣况推笏,黄甲必还毡。

华发询安问,重瞳览奏篇。

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曾经与元方结为好友,因此深知季子的贤能。
乌衣巷的典故更显他持重,身着黄甲定会归乡还乡。
白发苍苍时仍关心国事询问平安,目光炯炯审视奏章详阅政务。
这次出行应全力以赴,忠孝双全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注释

元方:古代人名,此处代指友人。
季子:古代贤士的通称,可能指诗中某位有才德的人物。
乌衣:古地名,这里借指官职或地位。
黄甲:古代官员的服饰,表示晋升或还乡。
华发:白发,指年老。
重瞳:传说中的一种异相,形容目光炯炯有神。
忠孝:忠诚和孝顺,古代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送林与桂》。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为两个朋友送行,他们分别姓林和姓桂。这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深厚情感。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二人长期以来的深交,以及他对他们品德高尚的认可。这里的“因知”说明诗人的赞赏是基于他对朋友深入了解之后的肯定。

“乌衣况推笏,黄甲必还毡。”这两句用了古代官员着装的颜色来比喻两个朋友。乌衣、黄甲分别象征不同的官职和地位,“推笏”指的是在朝廷中谨慎行事,“必还毡”则是说他们虽然身处高位,但仍保持着本色的朴实。

“华发询安问,重瞳览奏篇。”这里描述了朋友们离别时的情景。诗人关切地询问对方的安危,并且仔细阅读他们将要呈交给皇帝的文书。这体现出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负责的态度。

“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最后两句是诗人对朋友们即将踏上的旅程的期望和祝愿。这里的“此行”指的是朋友们即将开始的新旅程,“宜努力”表达了诗人的鼓励和支持,而“忠孝几人全”则是希望他们在这次旅程中能够保持忠诚和孝顺,成为完善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也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友情持久不渝的珍惜。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欧阳上舍梦桂

许奉太夫人以往,欧迎大君子而行。

无惭当日四门祖,起敬同时六馆生。

反哺儿怜亲老大,将雏翁喜世升平。

刘诗未必如韩笔,聊见临歧折柳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郑甥主龙溪学

去年殿上侍天颜,亲见龙墀拜敕还。

瓜地我归耘旧圃,杏林君去主荒坛。

春光已过三分二,寒食都无数日间。

天气未佳宜且住,老来不喜听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送哀倅方岩仲并呈太守汤息庵

去郡于兹十八年,欢传良牧出藩宣。

更烦逸骥康沂海,会见灵禽下颍川。

绝喜铃斋新有助,莫嫌玉局冷无欢。

此行未论胶东赏,且作廉丞亦自贤。

形式: 七言律诗

送赴省诸友.方善夫昆仲

君家科级每蝉联,何况高才更妙年。

肄业机云同屋住,论文坡颍对床眠。

一双璧有连城价,九转丹能拔宅仙。

来岁亲朋迎画绣,病翁亦出至溪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