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侯官知县吕宣德

鸭子陂边昔并游,别来频见藕花秋。

十年已惯身萧散,百里空嗟手滞留。

道在岂常忘塞马,机閒真可伴沙鸥。

平时几案应多暇,还有妖歌近耳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昔日与鸭群共游于鸭子陂边,分别后常常在秋天见到藕花盛开。
十年来我早已习惯于悠闲的生活,即使身处百里之外也感叹时光流逝,双手闲置。
追求真理的道路永不停歇,即使像边塞马一样奔波,心中也未曾忘记。
在平静的日子里,案头应有许多闲暇时光,只是不知是否还会听到那妖娆的歌声入耳。

注释

昔:从前。
并游:一同游玩。
频见:经常看到。
藕花:荷花。
秋:秋天。
十年:多年。
惯:习惯。
身萧散:生活悠闲。
空嗟:徒然叹息。
滞留:停留。
道在:真理之路。
塞马:边塞的马。
机閒:心境闲适。
沙鸥:海鸥。
平时:平日。
几案:书桌。
暇:闲暇。
妖歌:妖媚的歌声。
近耳:入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寄侯官知县吕宣德》,表达了诗人对旧友吕宣德的怀念以及对自身生活的感慨。首句“鸭子陂边昔并游”回忆了与吕宣德昔日一同游玩的情景,地点在鸭子陂边,画面生动,情感亲切。接下来的“别来频见藕花秋”则通过频繁见到的藕花,暗示了时光流转和友人离别后的季节变迁。

“十年已惯身萧散”表达了诗人十年来的生活状态,习惯于清闲淡泊,但内心却因朋友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百里空嗟手滞留”进一步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即使相隔百里,仍感叹自己无法陪伴在旁。诗人以“道在岂常忘塞马,机閒真可伴沙鸥”寄托对吕宣德的祝愿,希望他在忙碌的官场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如同沙鸥般自在。

最后两句“平时几案应多暇,还有妖歌近耳不”,诗人想象吕宣德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有许多闲暇时光,但仍然担心他是否会受到世俗琐事的打扰,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心境的“妖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生活的关切。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秦川马从事

往岁游西谒季长,陇云秦树胜风光。

分题红叶蛮笺腻,对举流霞綵袖香。

宴洽翠娥连象榻,夜寒娇凤泥银黄。

未知早晚重携手,惆怅而今鬓已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致仕李洵大夫

买得田园便退身,世间今作自由人。

不争路上风波静,无相光中日月新。

红叶委阶非异物,碧峰当户见全真。

知君未放狂心歇,兴在陶公漉酒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谢师直

十年三退卧吾庐,解组归来始定居。

数亩家园荒杞菊,一池秋水拂龟鱼。

临花对月难忘酒,咏古怀贤不废书。

更欲两忘真俗累,逍遥常御白牛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微之通议

十五年来自在身,晴天万里见孤云。

闲中密迹常同俗,老去忠言尚爱君。

一坐精神归素发,两行歌舞避红裙。

早梅时节华灯夜,日伫车公共醉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