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遹至梅市而归

梅市长堤怆别情,鲁墟归路当闲行。

日沉菱浦看鱼跃,烟合菰丛闻獭鸣。

蘸水门扉初半掩,拥桥炬火已先迎。

停桡不奈清愁得,独倚阑干待月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梅花盛开的长堤上,满怀离别之情,踏上回鲁墟的路途,心境悠闲。
夕阳西下时,在菱角池塘边欣赏鱼儿跳跃,烟雾缭绕的菰丛中听到水獭的叫声。
临近水边的门扉微微开启,桥头的火炬已经提前迎接归来的人们。
停下船桨,无法抵挡内心的忧郁,独自倚着栏杆,等待月光洒满大地。

注释

梅市长堤:梅花盛开的长堤。
怆别情:满怀离别之情。
鲁墟:鲁地废墟或故乡。
归路:回乡之路。
闲行:悠闲行走。
菱浦:菱角生长的池塘。
鱼跃:鱼儿跳跃。
烟合:烟雾缭绕。
菰丛:菰草丛生的地方。
獭鸣:水獭的叫声。
蘸水门扉:临近水面的门。
初半掩:微微开启。
拥桥炬火:桥头的火炬。
已先迎:已经提前迎接。
停桡:停下船桨。
清愁:清冷的忧愁。
阑干:栏杆。
待月明:等待月光明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的《送子遹至梅市而归》。诗中表达了诗人送别儿子离去时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儿子归家路上的想象和期待。首句“梅市长堤怆别情”直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心情,哀伤而深情。接着,“鲁墟归路当闲行”暗示儿子回家的路途虽然遥远,但诗人希望他能以悠闲的心态度过。

“日沉菱浦看鱼跃,烟合菰丛闻獭鸣”两句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色,如菱浦中的鱼跃和菰丛中的獭鸣,展现了宁静而生动的画面,寓含了对儿子旅途平安的祝愿。诗人想象儿子在傍晚时分欣赏这些景象,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孤独与闲适。

“蘸水门扉初半掩,拥桥炬火已先迎”进一步描绘了家乡的温馨场景,门扉微掩,预示着家人翘首期盼,桥头的灯火则提前为儿子归来照亮道路,体现出家人对他的关爱和期待。

最后两句“停桡不奈清愁得,独倚阑干待月明”直抒胸臆,诗人停下船桨,无法排解离别的愁绪,只能独自倚靠栏杆,等待月光洒落,寓意着他对儿子的思念和对相聚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儿子的深厚亲情和离别时的无尽思绪。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其一)

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

向来惟一范,真足壮吾州。

高躅今谁继,先生独再留。

登堂吊兴废,想像气横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其二)

大将上兵符,军容备扫除。

恭惟陛下圣,方采直臣书。

忽报分司去,还寻入幕初。

宗藩虽旧识,莫遣得亲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王景文

张公遂如此,海内共悲辛。

逆胡犹遗种,皇天夺老臣。

深知万言策,不愧九原人。

风雨津亭暮,辞君泪满君。

形式: 五言律诗

送王嘉叟编修出佐南昌

玉殿求衣早,鸾台退食迟。

君看多故日,宁是弃言时。

小作南州计,方观急诏追。

归来上霄汉,莫遣此心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