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其四)

士有似之者,异世而同科。

草亭今兰亭,人物晋永和。

于水鲜可钓,有酒旨且多。

叩舷欠孺子,一赋沧浪歌。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世间有相似的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相同的志趣。
眼前的草亭仿佛是当年的兰亭,人们聚集在此,如同晋代永和年间的情景。
在清澈的水中几乎难以垂钓,但这里酒醇味美丰富。
敲击船舷的是个孩子,他唱起了《沧浪歌》。

注释

士:指读书人或有才德的人。
异世:不同的时代。
同科:有着相同的心志或兴趣。
草亭:简陋的亭子,可能指的是兰亭。
兰亭:著名的古代聚会地点,以《兰亭集序》闻名。
永和:晋代的一个年号。
鲜:少。
钓:垂钓。
旨:美味。
叩舷:敲击船舷。
孺子:小孩。
沧浪歌:出自《楚辞·渔父》,表达隐逸或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自然美景中畅饮赋诗的愉悦情景。首句“士有似之者,异世而同科”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相通,与古人共鸣一脉的情怀。接下来的“草亭今兰亭,人物晋永和”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有草亭的自然景观,而“人物晋永和”可能指的是与朋友在一起时,那种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中间两句“于水鲜可钓,有酒旨且多”写出了诗人享受大自然所提供的美食,水中的鱼可以捕捞而得,桌上有丰盛的美酒佳肴。这种生活情趣充满了田园诗人的自在与快乐。

末尾两句“叩舷欠孺子,一赋沧浪歌”则表现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激发创作欲望,用敲击船板的声音作为节拍,赋予一首像滔滔江水一般奔流不息的诗篇。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友情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是典型的田园生活诗歌。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其三)

闻公有泊渚,不远在异林。

想胜辋川画,时作梁父吟。

绛帐岂陈迹,草堂向遗音。

朝市有真隐,入山无求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其二)

达人乐所乐,小智忧其忧。

平生见飞鸢,常忆马少游。

门前车骑喧,孰与园林幽。

虚舟苟欲去,鸥鹭犹当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过江陵和黄虚舟韵(其一)

诗从双井来,太史氏复作。

一苇天地旋,玄酒滋味薄。

有田付鸰原,比屋赖虎幄。

却笑草玄池,投阁嗟寂寞。

形式: 古风

过庐山

问讯匡庐几度经,何时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梦空头白,山似故人终眼青。

便欲移文寻鹤帐,又还呼渡过鸥汀。

它年学得香山士,定结茅庵入翠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