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原庙神御北还和谢景思韵

灵舆归路肃班班,帐殿秋风响佩环。

九庙向来连北阙,五陵依旧对南山。

玉衣不受清尘涴,风马应随綵仗还。

行起奉常陪荐享,天威咫尺侍悬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灵柩归途行列整齐,秋风中帐殿铃声回荡。
自古以来,九座宗庙连接着皇宫北门,五座帝陵依然面对着南山。
玉衣不染尘埃,仪仗队中的马匹随风而行,将返回宫中。
我起身陪同祭祀,近在咫尺地侍奉在天子身边,感受他的威严。

注释

灵舆:灵柩。
肃班班:行列整齐。
帐殿:宫殿的帷帐。
佩环:挂在身上的装饰品,这里指铃铛。
九庙:古代皇帝的宗庙群。
北阙:皇宫北门。
五陵:帝王陵墓。
南山:南方的山。
玉衣:古代帝王的殓葬衣物。
清尘涴:清尘污染,这里指尘土沾染。
风马:仪仗队中的马匹。
綵仗:彩旗仪仗。
奉常:官职名,负责祭祀和礼仪。
荐享:献祭和共享祭品。
天威:天子的威严。
咫尺:极近的距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回宫的壮观场面,通过对灵舆、帐殿、秋风与佩环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皇权的威严和祭祀活动的庄重气氛。诗人巧妙地运用"班班"、"响佩环"等音韵,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活跃的氛围。

九庙与五陵的提及,则是对历史传统的一种呼应,显示了皇权与祖先崇拜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根基和文化延续的重视。

"玉衣不受清尘涴"一句,则是对皇帝圣洁形象的强调,同时也是对其高贵地位的一种象征。而"风马应随綵仗还"则暗示了皇权的移动与活动,展现了皇帝行进时的威仪。

最后两句"行起奉常陪荐享,天威咫尺侍悬间"进一步强化了皇帝崇高无上的形象,以及其在国家礼仪中的至尊地位。整首诗通过对视觉、听觉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传统与皇权神圣性的强调,塑造了一幅生动的皇家行进图景。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题上清宫

一径缘云彻上台,玉楼银阙冠崔嵬。

连峰衮衮从天下,迥野茫茫匝地开。

晓日重溟红浪涌,夜灯千岭瑞光来。

却归下土人应怪,身自瑶池阆苑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广利院

翠岭苍岩带落霞,水云平野一川斜。

二山相距无千里,数口俱仙有两家。

仇穴便当营草屋,武陵何必访桃花。

择乡试复询风俗,善政人人令尹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王氏秀野堂

树林阴翳鸟声繁,下有幽人昼掩关。

五亩丘园傍城市,一堂花竹带云山。

留连风月真成趣,屏远尘埃雅自闲。

我访一区无定所,卜邻拟向翠微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龙华寺

孤枕僧庵梦不成,披衣推户竹轩明。

一天月色连秋色,万树风声似水声。

小槛沉沉青嶂合,脩檐冉冉白云行。

今宵伫立情何限,晓鉴霜毛两鬓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