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玉节朝天罢,洪炉造化新。
中和方作圣,太素忽收神。
盛德横千古,高标出四邻。
欲知言不尽,处处有遗尘。
此诗为唐代诗人顾况所作,名为《相国晋公挽歌二首(其一)》。顾况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典文化的精湛理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玉节朝天罢,洪炉造化新。中和方作圣,太素忽收神。"
此段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升华到至高无上的境界,通过“玉节”与“洪炉”的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精神品质的赞美。“中和”二字指代逝者的德行,既平衡又中庸,而“太素”则象征着纯洁无暇之物,“忽收神”则暗示逝者灵魂回归自然。
"盛德横千古,高标出四邻。"
此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逝者的德行与历史的长河相联系,表达了其影响力跨越时空和地域的宏大意义。“盛德”指的是逝者留下的丰功伟业,而“横千古”则强调了这些成就将永存历史之中;“高标”象征着逝者的高尚品格与榜样作用,“出四邻”则展示了其美德的普遍性和广泛影响。
"欲知言不尽,处处有遗尘。"
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怀念之情难以尽述,以及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逝者的存在。这两句话通过“遗尘”来传递一种深切的哀思和永恒的追忆,强调了逝者虽然不再,但其精神和影响依然存于世间。
不详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凝笳催晓奠,丹旐向青山。
夕照新茔近,秋风故吏还。
本朝光汉代,从此扫胡关。
今日天难问,浮云满世间。
春色依依惜解携,月卿今夜泊隋堤。
白沙洲上江蓠长,绿树村边谢豹啼。
迁客比来无倚仗,故人相去隔云泥。
越禽唯有南枝分,目送孤鸿飞向西。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故国青山遍,沧江白发新。
邻荒收酒幔,屋古布苔茵。
不用通名姓,渔樵共主宾。
鄱阳中酒地,楚老独醒年。
芳桂君应折,沈灰我不然。
洛桥浮逆水,关树接非烟。
唯有残生梦,犹能到日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