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乡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光所及思念随原草漫延,海浪高时书信送到海边稀少。
此刻的忧虑和思念有多少,万里春水流淌环绕钓鱼石。

注释

杜若:一种香草。
洲边:水边陆地。
人未归:人尚未回来。
柴扉:简陋的木门。
故园:故乡。
风吹柳:微风轻拂柳树。
新雁:刚来的雁群。
雪满衣:身上落满了雪花。
目极:极目远望。
思随原草:思绪随着原野上的草。
书到海门:书信送到海边。
愁望:满怀忧愁地望着。
钓矶:钓鱼的岩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哀愁。开篇“杜若洲边人未归”,即点明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期盼,"水寒烟暖想柴扉"则是这种情感的具体写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状态。

接着,“故园何处风吹柳”一句中,"故园"二字充满了浓郁的乡愁,而“风吹柳”则是春天的典型画面,通过这两者的结合,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季节景象紧密相连。"新雁南来雪满衣"一句,虽仍是在写景,但"新雁"和"雪"的搭配,更显得诗人的心境复杂且不平静。

诗中后半部分,“目极思随原草遍”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浪高书到海门稀"则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书信往来,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是精神上的慰藉。最后,“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一句,将前面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万里春流"象征着诗人对远方的深切关怀,而“绕钓矶”则是这种情感具体的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朋好友的深厚感情,以及在异地漂泊中的孤独与哀愁。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杂曲歌辞.昔昔盐.一去无还意

良人征绝域,一去不言还。

百战攻胡虏,三冬阻玉关。

萧萧边马思,猎猎戍旗闲。

独把千重恨,连年未解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删]韵

杂曲歌辞.昔昔盐.今岁往辽西

万里飞书至,闻君已渡辽。

祗谙新别苦,忘却旧时娇。

烽戍年将老,红颜日向彫。

胡沙兼汉苑,相望几迢迢。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杂曲歌辞.昔昔盐.风月守空闺

良人犹远戍,耿耿夜闺空。

绣户流宵月,罗帷坐晓风。

魂飞沙帐北,肠断玉关中。

尚自无消息,锦衾那得同。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杂曲歌辞.昔昔盐.空梁落燕泥

春至今朝燕,花时伴独啼。

飞斜珠箔隔,语近画梁低。

帷卷闲窥户,床空暗落泥。

谁能长对此,双去复双栖。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