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吟秋斋头次韵

半榻荼烟两鬓侵,一天凉思系疏襟。

花贪入道披黄帔,竹解留人下翠禽。

世态秋云难比薄,交情春水不嫌深。

谁从药臼薰炉畔,省识斯人万里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静谧的书房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半榻荼烟两鬓侵,一天凉思系疏襟”,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半榻之上,茶香袅袅,仿佛岁月在此凝固,两鬓微霜,更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一天之凉意,似乎与诗人的思绪相连,轻柔地萦绕在心头,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花贪入道披黄帔,竹解留人下翠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花朵似乎迷恋于修行之道,披上黄色的法衣,竹子则懂得留客,让翠鸟栖息,展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隐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纷扰世间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颈联“世态秋云难比薄,交情春水不嫌深”,将世态炎凉比作秋云的淡薄,而深厚的友情则如同春水般深邃而不嫌弃。这一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诚友谊的珍视。

尾联“谁从药臼薰炉畔,省识斯人万里心”,以设问的方式,引人深思。在药臼旁的薰炉边,或许能窥见诗人那遥远而复杂的心境。这不仅是对自身情感的探寻,也是对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真挚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沙洲行

门前洲渚春水生,浩淼远与淮流平。

吴艑楚舸泊门下,睡乡伊轧皆橹声。

经时卧病出门望,但见短草摇天青。

水落不知处,草青行复枯。

行人如豆马如蚁,出没草际行蠕蠕。

若教此地不为浸,岂非万顷真膏腴。

长淮树底渺难辨,极浦征帆有时见。

帆影还争落日飞,鼓声或递回风便。

一行雁带商飙来,散作秋阴满淮甸。

支筇独立何苍然,万里势落萧辽天。

客魂久已迷下蔡,地气莽欲开中原。

世情生落尽如水,何必桑田与沧海。

等闲风景伤羁人,我客兹邦已弥载。

故乡昨日邮筒来,石田荦确生蒿莱。

老亲日日倚门望,试问游子何时归。

沙洲行复别伊去,明岁水生无我住。

形式: 古风

尹六丈为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

出君胸中随意之丘壑,图我悬崖万伋之高阁。

断腰破顶峰状千,缭石穿松云态各。

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风座扫尽出真相,土木块然还旧形。

蓬莱玄圃藐姑射,摄入横图不盈尺。

云邪峰邪重复重,杳然不知图所终。

故令阁势欲飞去,位我读书长啸于其中。

咄哉此客太相逼,揽镜依然旧相识。

周旋与我成三人,毕竟置身高处得。

我曾夜半登祝融,铁笛叫出金钲红。

又曾黄山看铺海,石壁云踪至今在。

他如匡庐九子,天台四明。

旧游一一归梦境,君画与我通心灵。

从今卧游不复梦,但恐披图意飞动。

五岳寻真愿总乖,千秋作赋才何用。

碧海难骑李白鲸,红尘渐老嵇康凤。

客里相逢意转亲,袖君高手尽麒麟。

若论此日图中客,亦是寻常行路人。

形式: 古风

失题

神清骨冷何由俗,凤泊鸾飘信可哀。

何处好山时梦到,一声清磬每惊回。

定知前路合长往,疑是此身真再来。

闻道玉皇香案下,有人怜我在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为沈莩亭题揽镜图

便道三生路不迷,此生幽恨已难齐。

分行泪碧凝遗挂,积寸心烟袅旧题。

早岁子荆伤永逝,半生摩诘判孤栖。

黄金买尽浑难铸,留待他年紫诰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