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中的第四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之景,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与生命短暂的感慨。
首句“怅人无柰晓风何”,诗人以“怅”字开篇,表达了面对自然现象时内心的无奈与哀愁,晓风拂过,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接着,“逐水纷纷不恋柯”一句,通过落花随流水飘散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它们不眷恋枝头,最终归于流水,象征着生命的终结。
“春雨捲帘红粉瘦,夜凉踏影月明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落花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景象。春雨中,花朵显得更加娇嫩,但同时也暗示了它们即将凋零的命运;夜晚,月光下落花的影子更加清晰,却也映照出一种凄美与孤寂。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落花在春雨与月夜中的不同风貌,寓意深刻。
“章台旧事愁边路,金缕新声梦里歌”则将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章台,古代指妓院,这里借指往昔的美好回忆或情感经历,而“旧事愁边路”则暗示了这些回忆带来的忧愁与痛苦。金缕新声,指的是新的音乐或歌曲,与之相对应的是“梦里歌”,即在梦境中听到的歌声,这既是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也是对现实与梦想之间距离的感慨。
最后,“过眼莫言皆物幻,别收功实在蜂窠”两句,诗人以蜜蜂筑巢为喻,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蜜蜂辛勤筑巢,看似平凡,却蕴含着生存与繁衍的智慧。诗人借此提醒读者,不应轻易否定眼前的一切,因为每一刻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这也暗含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寻找生命中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绘,以及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记忆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