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岁

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

身为百口长,官是一州尊。

不觉白双鬓,徒言朱两轓。

病难施郡政,老未荅君恩。

岁暮别兄弟,年衰无子孙。

惹愁谙世网,治苦赖空门。

揽带知腰瘦,看灯觉眼昏。

不缘衣食系,寻合返丘园。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翻译

壮年的时光忽然已经过去,世俗的虚名微不足道。
作为一家之主,官职虽重如一州之尊。
不知不觉中双鬓已白,空谈车马的华丽。
疾病使我难以施行政务,年老还未报答君恩。
年末离别兄弟,年老体衰没有子嗣。
世事纷扰使人愁,幸赖佛教解忧困。
看腰带知身体消瘦,看灯火感觉眼睛昏花。
如果不是被衣食所牵绊,早就归隐山林田园。

注释

壮岁:壮年时期。
浮荣:虚名, 不实的荣耀。
百口长:一家之主。
一州尊:比喻重要的官职。
白双鬓:两鬓斑白,形容年老。
朱两轓:古代官员乘坐的红色车驾,代指高官显位。
施郡政:执行地方政务。
荅君恩:回报朝廷或君主的恩典。
岁暮:年末。
年衰无子孙:年老体衰且没有后代。
世网:世间纷繁复杂的事务。
空门:佛教,这里指佛教徒的修行生活。
揽带知腰瘦:通过整理衣带发现腰身变瘦。
觉眼昏:感觉视力模糊。
衣食系:被衣食等基本生活需求所束缚。
返丘园:返回田园,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题目为《晚岁》。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流逝、官场浮荣以及个人家庭幸福等问题的深刻感慨。

诗中的“壮岁忽已去”和“不觉白双鬓”表达了时间飞逝,青春易逝的哀叹。同时,“身为百口长,官是一州尊”则描绘出诗人在官场上的地位,但这并未给他带来满足,而是“浮荣何足论”,表现出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而“病难施郡政,老未荅君恩”则透露出由于年迈多病,诗人感到自己无法很好地履行官职,亦未能报答君恩,这种无力感与自责心理交织其中。至于“岁暮别兄弟,年衰无子孙”,则是对家庭生活的不幸遭遇和个人的孤独晚景的描绘。

诗中,“惹愁谙世网”表达了诗人对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情感的困扰,而“治苦赖空门”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出家或隐居以求心灵解脱的一种渴望。末尾两句,“揽带知腰瘦,看灯觉眼昏”,则是对晚年生活境况的生动描写,既有身体上渐渐衰弱的感受,也有精神上寻找内在安宁的心路历程。

最后,“不缘衣食系,寻合返丘园”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脱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意境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

总体来说,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以个人的命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现实,同时也抒发了个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先以六韵寄之

病容衰惨澹,芳景晚蹉跎。

无计留春得,争能奈老何。

篇章慵报荅,杯宴喜经过。

顾我酒狂久,负君诗债多。

敢辞携绿蚁,只愿见青娥。

最忆阳关唱,真珠一串歌。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晚秋有怀郑中旧隐

天高风袅袅,乡思绕关河。

寥落归山梦,殷勤采蕨歌。

病添心寂寞,愁人鬓蹉跎。

晚树蝉鸣少,秋阶日上多。

长闲羡云鹤,久别愧烟萝。

其奈丹墀上,君恩未报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

鱼笋朝餐饱,蕉纱暑服轻。

欲为窗下寝,先傍水边行。

晴引鹤双舞,秋生蝉一声。

无人解相访,有酒共谁倾。

老更谙时事,闲多见物情。

只应刘与白,二叟自相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晚起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

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

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