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七)

婴儿头上戴莲花,诈伪迷人乱似麻。

不道修行从一鼎,却言般运有三车。

泥丸有路蒸方透,紫府无涯价莫加。

为劝尘中迷路者,好寻元本莫咨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继先的《金丹诗四十八首》中的第七首。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道教修炼内丹的诗歌,充满了深奥的道家哲理和象征意义。

“婴儿头上戴莲花,诈伪迷人乱似麻。”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婴儿代表纯真无暇,而莲花则是清净、高洁的象征。这里婴儿戴着莲花,寓意道家修炼者应该达到一种纯真而不染世俗的心灵状态。而“诈伪迷人乱似麻”则形容世间的虚假与纷争,如同一团乱麻一般,让人难以辨识。

“不道修行从一鼎,却言般运有三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内丹的看法。一鼎代表着道家修炼的起点,而三车则是象征丰收与成功的成果。这句话强调了修炼的重要性和成就,暗示着通过一心修炼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泥丸有路蒸方透,紫府无涯价莫加。” 这两句诗中,“泥丸”指的是道家中的“泥丸宫”,代表人的心灵之所在;“蒸方透”则是修炼过程中内丹成熟的象征。紫府通常指的是人体内的元神居处,而“无涯价莫加”意味着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不应有任何物质上的衡量和增加。

“为劝尘中迷路者,好寻元本莫咨嗟。” 这两句是诗人的劝告,他鼓励那些在世俗纷争中迷失方向的人,应该回归到自己的本真自然状态,不必徒劳地追求外在的东西。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道家修炼内丹、追求精神超脱物质束缚的理念。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六)

采阴丹法起何时,后汉刘晟亦自迷。

不免轮回归复道,岂将淫欲益愚痴。

狗猪行状称为妙,神鬼阴谋不可欺。

争似无为清静道,一炉金就养婴儿。

形式: 七言律诗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五)

堪笑愚人被色萦,拟将呼吸要留精。

神仙清静方为道,男女腥膻本俗情。

秽浊岂堪充上品,还丹方可保长生。

房中之术空传世,迷杀寰中多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四)

不觉年年撚指过,急如催浪转长河。

鼎中日月知人少,世上阴阳识者多。

尽为资财损真性,皆因女色逐流波。

□□半有归泉路,忍把真元乱鬼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三)

流俗纷纷不悟真,不知求己却求人。

只贪世上无穷色,忘却人间有限身。

鼎内药成堪益寿,水中金尽化轻尘。

北邙山下累累土,总是人间不了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