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人坐在洞中,聆听秋夜里琴声的静谧画面。"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两句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接着"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则展示了琴师的高超技艺,每一个手指的动作都有章法可循,每一个声音都能让人心旷神怡。
诗中也融入了自然景象,如"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这里的“寒虫”可能指的是秋夜里活动的蟋蟀之类昆虫,它们在石砌上匆忙移动,似乎与琴声呼应。而“清吹袅灯频”则让人联想到微风轻拂,烛光摇曳,增添了一份静谧和神秘。
最后两句"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鉴赏的独到见解。即使没有外在华丽的乐器如钟、磬,只要心境高远,即便是简单的琴声也能让人感到亲切和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听琴这一特定情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独到的审美体验。
不详
唐代诗人,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泠泠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
单于虽不战,都护事边深。
君执幕中秘,能为高士心。
海头近初月,碛里多愁阴。
西望郭犹子,将分泪满襟。
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槃。
南山高松树,不合空摧残。
九月湖上别,北风秋雨寒。
殷勤叹孤凤,早食金琅玕。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