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峰歌为升居士赋

羲和鞭日升扶桑,残星晓月俱遁藏。

出海高峰最先照,草木滉漾浮金光。

兴来振衣凌绝顶,俯览人间同坎井。

呼吸元气融心神,摆脱尘劳发深省。

一真之境无异同,声闻醉酒如瘖聋。

安得毗耶多病翁,与渠把手击节歌日峰。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日峰歌为升居士赋》由元末明初诗人无愠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日出景象,并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句“羲和鞭日升扶桑”,以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羲和驾驭着太阳车从东方的扶桑升起,形象地描绘了日出的壮观景象。接着,“残星晓月俱遁藏”一句,通过星辰与月亮隐匿于晨光之中,衬托出日出时分的宁静与神秘。

“出海高峰最先照,草木滉漾浮金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日出时的辉煌景象。阳光首先照亮了海上的高峰,使得周围的草木在金色的光芒中摇曳生姿,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兴来振衣凌绝顶,俯览人间同坎井”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怀,同时也暗示了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站在高处,诗人仿佛能将人间的一切都看作是狭小的井底,体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呼吸元气融心神,摆脱尘劳发深省”则揭示了诗人通过自然界的体验,达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呼吸着宇宙间最纯净的气息,心灵得到了洗涤,从而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一真之境无异同,声闻醉酒如瘖聋。安得毗耶多病翁,与渠把手击节歌日峰。”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认为在那个纯净的世界里,一切差别都将消失,即使是声闻(佛教术语,指听闻佛法而未证悟者)也会如同醉酒之人一样失去辨别力。他渴望能找到一位像毗耶(佛陀的弟子)一样的智者,一同在日峰之下击节高歌,共享这份超越世俗的快乐与智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33)

无愠(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特峰歌

一峰特立天地间,仰望不及徒跻攀。

知有何人住绝顶,菜叶流出清溪湾。

雾捲烟舒日千变,枯木岩前路回转。

善财到此亦踌躇,何处亲承德云面。

华开华落春复秋,太华未足为朋俦。

石背萝阴卧麋鹿,风前日下啼栗留。

千奇万怪状不尽,得趣忘言心自领。

栽田博饭老杨岐,见说年来赋归隐。

形式: 古风

无言歌为真如本长老作

无言歌,无言之道言难传。

机头领略犹钝汉,句后解会知徒然。

我本有口且无舌,兴来不妨歌一阕。

七金山外觅知音,引得虚空笑声咽。

君不见空生寂寂岩头坐,匝地天华乱飘堕。

又不见毗耶病夫施一默,潦倒文殊叹无及。

两处牢关尽掣开,白日青天轰霹雳。

形式: 古风

示惟寂

古人出家为生死,今人出家则否尔。

生死由来既不明,况复所为同俗子。

友不友兮师不师,浩浩成群习庸鄙。

触事如今已面墙,何待他年始知耻。

而汝既然为我徒,日用应须重操履。

教旨禅宗力究参,圣像晨昏更勤礼。

傥或一朝得入头,便有清声播人耳。

慎勿悠悠过一生,没头浸在涛浪里。

我今衰老百无能,随分山林且容与。

汝来问讯我合掌,觌面何曾孤负汝。

形式: 古风

箴仲规扁所居为清白居

道人晏坐清白居,身心不动长如如。

月窟深藏雪狮子,冰壶静贮银蟾蜍。

绝色纯真妙难测,中下焉能造其域。

不修梵行事空王,岂守邪禅作家贼。

纵横廓落含十虚,三尺丈六携手归。

彻骨风流秪者是,六门日夜扬光辉。

灵利师僧近来少,往往多从外边讨。

本无阶级坦然平,到此定应先跶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