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其一)

卢肇时推重,终军众共贤。

何如夺标日,未及弃繻年。

官历清涂遍,名居美事先。

人间福有五,视履岂非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卢肇当时备受推崇,如同终军一样被众人认为贤能。
然而在夺魁的日子里,他的声望还未达到像终军那样年轻就弃繻立功的程度。
他在官场上走过清廉的道路,名声显赫在重要的职位上。
世间幸福有五种,难道观察他步步为营的履历,不足以说明他的全面成就吗?

注释

卢肇:古代人名,诗人提到的人物。
时:当时。
推重:推崇看重。
终军:汉代人物,以少年弃繻(弃去系印的丝带)立功而知名。
众共贤:众人共同认为他是贤才。
夺标:夺得头筹,比喻取得最高荣誉。
未及弃繻:没有达到像终军那样的早年成就。
弃繻年:指终军年轻时弃繻立功的年纪。
官历:官场经历。
清涂:清廉的道路,比喻官场生涯的正直。
遍:全面,遍及。
美事:重要的事情,声誉好的职位。
人间福:世间的幸福。
视履:观察他的履历。
岂非全:难道不是充分证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其一)》。诗中的每个字都蕴含深意,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王太师的挽留之情以及对其品德和功绩的高度评价。

“卢肇时推重”一句,以历史上著名忠臣卢杞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王太师在朝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紧接着,“终军众共贤”则强调了王太师的德才,在军中乃至整个国家都得到公认。

“何如夺标日,未及弃繻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王太师功绩的赞扬,虽未达到最高峰,但已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刻。这里的“夺标”和“弃繻”,都是比喻王太师即将达到的更高荣誉。

“官历清涊遍,名居美事先。”则描绘了王太师仕途通明,声名远播,每一步都踏在清白之上,为后世留下美好典范。

最后,“人间福有五,视履岂非全。”这两句引用了“人间福有五”(即健康、长寿、富裕、爱情和顺遂)来表达作者认为王太师已然享受着人生中最美好的福祉,而“视履岂非全”则是对其一生的满足与肯定。

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通过对王太师功绩和品德的高度赞扬,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挽留之情以及对其美好人生的祝福。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去春与景仁同至河阳谒晦叔馆于府之后园既去晦叔名其馆曰礼贤梦得作诗以纪其事光虽愧其名亦作诗以继之

蓬飞匏系十馀年,并荫华榱出偶然。

郭隗金台虽见礼,华歆龙尾岂能贤。

浮云世味闲先薄,寒柏交情老更坚。

明日河梁即分首,人生乐事信难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古松

摧颓岩壑间,磊落得天顽。

香叶低渐水,馀根倒挂山。

白猿窥子落,黄鹤认巢还。

不久应为石,莓苔旧已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其四)

杖屦还私第,精诚在本朝。

爱君老不懈,忧国没方昭。

东阁秋牢落,西芒夜寂寥。

只应忠亮志,气运不能消。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其三)

大吕功名重,鸿毛轩冕轻。

闲居客愈盛,暂出市皆倾。

溟海涵容大,龙门谒见荣。

谦光俨在目,恸哭望佳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