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摧颓岩壑间,磊落得天顽。
香叶低渐水,馀根倒挂山。
白猿窥子落,黄鹤认巢还。
不久应为石,莓苔旧已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古松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时间流逝与物态变化的哲理。
“摧颓岩壑间,磊落得天顽。”开篇即以宏伟的画面,古松根系在坚硬的岩石之间,枝叶则向上延伸,与天空相接,显现出一种不屈不挠、与自然抗争的生命力。
“香叶低渐水,馀根倒挂山。”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古松的枝叶随风轻拂水面,而那些枯萎的根系则倒悬在山壁上,这不仅展示了古松的顽强,更透露出岁月洗礼后的沧桑感。
“白猿窥子落,黄鹤认巢还。”这里借用白猿和黄鹤作为时间流转的见证,它们或在树间觅食,或归巢休息,这些生动的细节增添了诗中的生命气息,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循环不息。
“不久应为石,莓苔旧已班。”最后两句则是对时间力量的沉思。古松终将化作岩石,而那些曾经覆盖在树干上的苔藓早已随风而去。这是对永恒与变化主题的深刻反思,也是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古松这一生灵,勾勒出时间的痕迹,以及一切生命终将回归自然的宿命。诗人的笔触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易逝的深刻思考。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杖屦还私第,精诚在本朝。
爱君老不懈,忧国没方昭。
东阁秋牢落,西芒夜寂寥。
只应忠亮志,气运不能消。
大吕功名重,鸿毛轩冕轻。
闲居客愈盛,暂出市皆倾。
溟海涵容大,龙门谒见荣。
谦光俨在目,恸哭望佳城。
松漠骄无信,渔阳广聚兵。
移书侮中国,决意背齐盟。
直气轻轺入,英辞左衽惊。
虏归烽火灭,宇县复升平。
天祐休明祚,时生隽杰臣。
贤科首多士,宰府泽生民。
焕烂三台正,冲融四海春。
欲知甄冶力,试问白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