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其三)

大吕功名重,鸿毛轩冕轻。

闲居客愈盛,暂出市皆倾。

溟海涵容大,龙门谒见荣。

谦光俨在目,恸哭望佳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大吕的功名被看得极重,如同鸿毛般的官位却显得微不足道。
即使我闲居在家,来访的宾客反而更多,偶尔出门,市场上的人都为之倾倒。
大海般的胸怀包容万物,进入龙门拜见尊贵之人是一种荣耀。
谦逊的光芒清晰可见,我在心中悲痛地遥望那座承载着佳人的陵墓。

注释

大吕:古代乐器名,象征地位崇高。
鸿毛:比喻极轻的事物。
轩冕:古代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象征权势。
闲居:退隐或在家闲暇时。
市:集市,这里指人群。
溟海:大海,形容胸怀宽广。
龙门:古代传说中的鲤鱼跃龙门,象征显赫的地位。
谦光:谦虚的光辉。
佳城:美好的陵墓,常指爱人的墓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闲居生活的诗,通过对比大吕和鸿毛的不同,表现了主人公在家中的地位显赫与轻松自如的情形。大吕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仪仗,其“功名重”意味着主人的政治地位崇高;而鸿毛轩冕则是古代车驾上的装饰物,"轻"则表明主人出行时的低调与简朴。诗中的“闲居客愈盛”和“暂出市皆倾”描绘了主人的威望,即便在平日宅邨中也能聚集众多宾朋,而一旦外出,街市间的人们都为之侧目。

"溟海涵容大"通过天然景物的广博来比喻主人心胸的开阔;“龙门谒见荣”则是指主人的才华或功绩得以展现,如同古人在龙门考取功名。最后,“谦光俨在目,恸哭望佳城”表现了诗人对于这位主人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所居之地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有才能、受人尊敬且拥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形象。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其二)

松漠骄无信,渔阳广聚兵。

移书侮中国,决意背齐盟。

直气轻轺入,英辞左衽惊。

虏归烽火灭,宇县复升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司徒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其一)

天祐休明祚,时生隽杰臣。

贤科首多士,宰府泽生民。

焕烂三台正,冲融四海春。

欲知甄冶力,试问白头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之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托,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仁所贶睹物思人斐然成诗

筇杖携已久,貂褥展犹新。

渐染岷山雪,拂除京国尘。

危扶醉归路,稳称病来身。

赖此斋中物,时如见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