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悠悠曾不倦登临,眼底何人为赏音。
白雪一歌犹掩耳,安知梁父是龙吟。
这首诗《襄阳咏史(其三十五)作乐山》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悠悠曾不倦登临,眼底何人为赏音”两句,描绘了诗人不辞辛劳地攀登,却在眼前美景中找不到共鸣者的孤独感。接着,“白雪一歌犹掩耳,安知梁父是龙吟”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唱出高雅之音却无人理解的歌手,而将心中的真正价值比作深藏不露的龙吟,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或理想未能得到认可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价值和时代理解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道口亭前多贵游,一时来往亦风流。
若能共画安刘计,岂独英雄记里收。
英豪并起望人才,底事将军谩筑台。
倘使曹公肉能饱,如何唤得野鹰来。
试看汲古几何深,犹有馀波慰渴心。
谁把石栏移便坐,并邻又得一繁钦。
见说襄阳有古风,可怜耆旧老无功。
当年汉主龙兴地,尽在登楼四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