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其三十七)呼鹰台

英豪并起望人才,底事将军谩筑台。

倘使曹公肉能饱,如何唤得野鹰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对人才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英豪并起望人才”一句,既赞美了历史上那些英雄豪杰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也暗含了对当下社会人才价值的肯定。接着,“底事将军谩筑台”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对某些人仅仅为了炫耀权力而修建象征性建筑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强调了真正的人才需要的是实际的尊重与利用,而非形式上的装饰。

“倘使曹公肉能饱”这一句,巧妙地引用了曹操的历史故事,曹操曾因饥饿而让士兵捉到的野鹰吃自己的肉,以此来激励士兵。诗人借此表达,如果统治者能够像曹操那样真正关心和利用人才,那么人才自然会如野鹰般被吸引而来,而不是因为表面的权势或物质诱惑。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呼吁,即领导者应当以实际行动吸引和培养人才,而非仅仅依赖于虚名和物质奖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人才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襄阳咏史(其三十八)仲宣井

试看汲古几何深,犹有馀波慰渴心。

谁把石栏移便坐,并邻又得一繁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襄阳咏史(其三十九)兹楼

见说襄阳有古风,可怜耆旧老无功。

当年汉主龙兴地,尽在登楼四望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襄阳咏史(其四十)堕泪碑

愤深藉馆年年祭,痛切夷陵岁岁祠。

不见征南遗爱地,至今泪堕岘山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襄阳咏史(其四十一)沈碑

中原人物老书生,塞破乾坤万古名。

俗子不知碑尚在,一朝南渡愧荒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