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伤春词十二首(其十)》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春日的哀愁与怀念之情。诗中以“宛转新诗当忏文”开篇,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如同新诗一般细腻而复杂,需要通过忏悔来净化心灵。接着,“心香一瓣对天焚”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内心的虔诚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比作焚烧的心香,向天表达。
“波沈潭底深千尺,春到人间少一分”两句,通过描绘深潭中的波纹和春天在人间的微妙变化,表达了时光流逝、春意渐淡的感慨。深潭之水象征着时间的深邃与不可逆,而春到人间的减少则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幽怨早知衔石阙,吉祥还望现昙云”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幽怨的情绪如同传说中的精卫填海,尽管知道无法改变,仍怀揣希望;而吉祥的愿望则像昙花一现,虽美却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无奈与渴望。
最后,“夜台寂寞应思我,安得相逢李少君”两句,诗人想象着自己去世后,夜台(墓地)的寂寞中会思念着自己,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相遇的渴望。这里“李少君”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物或理想中的伴侣,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关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美好、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