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在龙安木蛇庵除夕微雪及晨未消作诗记之二首(其二)

元朝喜见雪,一室哗少长。

新年方下车,故岁已长往。

和诗如奕棋,时时作头撞。

知谁径寻我,东墙屐齿响。

正当稳靠蒲,移几就纸帐。

宿砚已生冰,呵笔藉和暖。

一片忽飞来,堕我诗卷上。

为置石鼎烹,茗饮聊同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龙安木蛇庵中度过的除夕之夜,微雪飘落,清晨仍未消散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静谧的氛围,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诗歌的体验。

首句“元朝喜见雪”,表达了诗人对初雪的喜爱与期待,预示着接下来的场景将充满诗意。接着,“一室哗少长”描绘了室内人声鼎沸的景象,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新年方下车,故岁已长往”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的对比,既指新年的到来,也暗示旧岁的离去,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与新旧交替的主题。

“和诗如奕棋,时时作头撞”形象地比喻了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挑战,如同下棋时的策略与碰撞,充满了智慧与趣味。

“知谁径寻我,东墙屐齿响”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氛围,仿佛有友人不期而至,踏雪而来,留下清晰的足迹,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气息。

“正当稳靠蒲,移几就纸帐”描述了诗人静坐于蒲团之上,调整位置靠近纸帐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创作状态。

“宿砚已生冰,呵笔藉和暖”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冬日创作的不易与艰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热情。

“一片忽飞来,堕我诗卷上”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偶然落在诗卷上的瞬间,这一意外的惊喜为诗作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最后,“为置石鼎烹,茗饮聊同赏”表达了诗人将雪花融入茶水,与友人一同品茗赏雪的雅趣,体现了诗人在寒冷冬日中寻找温暖与乐趣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其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哲学,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龙安送宗上人游东吴

淮水送君春雨馀,刺舟断岸归匡庐。

江南别我秋天远,轻囊瘦策游西湖。

君去复来如社燕,我独留滞如贾胡。

牵衣觅诗亦不恶,怪君儿戏忘髭须。

平生千偈风雨快,约束万象如驱奴。

饥来一字不堪煮,乃知弄笔输耕锄。

不如寻我旧游处,武林清境天下无。

耐清不得却来此,作诗送君游上都。

形式: 古风

送充上人谒南山源禅师

老源缚屋矶山侧,庐山对门江水隔。

单丁住山二十年,一等栽田博饭吃。

诸方说禅如纺车,我口钝迟无气力。

屋头枯木自安禅,生铁脊梁钉椿直。

我昔东游曾见之,两颊温然笑涡出。

到今持梦渡杨澜,浪花漫天浩无极。

纷纷衲子饱眠卧,面如栀子衣领白。

年年江北与江南,谁肯端来寻此客。

爱君今人肺肠古,毛骨含秋眼睛碧。

能知此老端往寻,处处好山留不得。

作诗赠君终自愧,君去我留空叹惜。

形式: 古风

高安会谅师出诸公所惠诗求予为赋用祖原韵

黄尘踏遍江南岸,矫首无言对河汉。

故山有屋埋深云,一夜归心掣不断。

山舟日夜去无休,挽绳欲系惭无由。

纷纷世态真一梦,顾我所为如直钩。

绿锦江头识谅禅,倾坐高谈象帝先。

疑君即是僧太白,不然无乃真弥天。

仙风袭人欲轻举,天容道气出眉宇。

拥坐衣裳堕不收,山水怀云轻百补。

我今老倦亦慵参,去死正如三眠蚕。

相看一笑有佳约,他日同归五老庵。

人生真若屈伸肘,萍浮梗泛因邂逅。

料君有胆大于身,未应搜索因诗瘦。

閒亭夏木初垂阴,相逢还得同携手。

未见千首万丈光,先看七步才八斗。

形式: 古风

次韵汪履道

老来渐觉朋侪少,夜室孤禅还自照。

惟诗垢习未全除,赖有汪郎恰同调。

尝闻从来以类从,谷风忽作虎应啸。

交道今嗟张纸薄,老人尝乖少年约。

与君一笑似三秋,此道长令洞开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