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形骸在此,其人何在。日炙风吹,掩彩掩彩。
这首诗《和冯济川题枯髅图》由宋代僧人释法清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对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形骸在此,其人何在。”开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提出对个体存在本质的疑问。形骸,即肉体,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而“其人何在”,则指向了精神、灵魂或更为深层次的自我。这一问,既是对个体生命状态的反思,也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日炙风吹,掩彩掩彩。”接着,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元素——日光与风,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过程。日炙风吹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它们不断地侵蚀、改变着事物的原有色彩,最终使得一切归于平淡、无色。这里,“掩彩”不仅指颜色的消失,更隐喻了生命的褪色与消逝,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逐渐遗忘。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本质和存在的深层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永恒的价值。
不详
岩上桃华开,华从何处来。
灵云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达磨正宗,衲僧巴鼻。堪嗟迷者成群,开眼瞌睡。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耳朵闻声,鼻孔出气。
敢问云堂之徒,时中甚么安置。
可怜双林傅大士,却言祇这语声是。
会了唤作禅,未悟果然难。难难,目前隔个须弥山。
悟了易,易易,信口道来无不是。
长安城头乌夜栖,长安道上行人稀。
浮云卷尽暮天碧,但见明月流清辉。
君独骑驴向何处,头上倒著白接䍦。
长吟搔首望明月,不学山翁醉似泥。
到得城中灯火闹,小儿拍手拦街笑。
道傍观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山皓。
龙眠居士画无比,摇毫弄笔长风起。
酒酣闭目望穷途,纸上轩昂无乃似。
君不学长安游侠誇年少,臂鹰挟弹章台道。
君不能提携长剑取灵武,指挥猛士驱貔虎。
胡为脚踏梁宋尘,终日飘飘无定所。
武陵桃源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烟雾。
竹杖芒鞋归去来,头巾任挂三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