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川道中

十日为山客,今朝问水程。

沙横疑港断,滩迅觉舟轻。

远近村舂合,高低渔火明。

回头忽苍莽,一望一关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在这山区做了十天的客人,今天询问渡水的路程。
沙滩上的沙粒堆积,让人怀疑港湾是否被阻断,湍急的滩头让船行得更快,感觉舟身轻盈。
远处近处的村庄传来舂米声交织,高低错落的渔火闪烁着明亮的光。
回过头来,眼前一片苍茫,望着那一关景色,心中涌起深深的思绪。

注释

十日:十天。
山客:山区的客人。
水程:渡水的路程。
沙横:沙滩上的沙粒堆积。
港断:港湾被阻断。
舟轻:船身轻盈。
村舂合:村庄传来舂米声交织。
渔火明:渔火闪烁明亮。
回头:回过头来。
苍莽:一片苍茫。
关情:引发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间水道的行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旅途中的艰辛的体验。开篇“十日为山客,今朝问水程”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身份——一位在山中行走了十天的旅者,并且今天特意询问水路的情况。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透露出他对于前行道路的谨慎考虑。

“沙横疑港断,滩迅觉舟轻”描述了河流中的沙洲和急流给航行带来的困难。沙洲可能会阻断水路,而快速的急流则让船只行驶得更为轻快,这两者的对比,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反映出旅途中既有挑战也有惊喜。

“远近村舂合,高低渔火明”一句,则将视野转向河岸边的村落和渔民的生活。渔火(捕鱼用的火光)在夜晚尤为明亮,这是对宁静乡间生活的一种描写,同时也强调了时间已经接近傍晚。

最后,“回头忽苍莽,一望一关情”两句,通过诗人回首的动作和他内心的情感,表达了一种深厚的乡愁。山川形胜,水流潺潺,这一切景象在诗人心里激起了对故土的无限留恋。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雄浑,是一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作。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平山堂

尽日西风捲地狂,只堪吹雁过潇湘。

黄沙万里暮天远,白水一杯秋井香。

杨柳年年人老大,江山处处客凄凉。

朅来无限兴亡事,泪落淮南古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用出郊韵三首(其一)

父老休惊作长官,只将田畯一般看。

汝应西墅功将毕,我亦南柯梦向残。

夕照拖云枫影乱,秋风扫地叶声乾。

瀛仙岛客知何处,策杖相从正不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用出郊韵三首(其三)

屈曲蜂房蚁户连,秦筝羯鼓绿窗前。

尽教迫窄无馀地,谁道虚空有剩天。

是处画堂馀燕雀,几家高屋画貂蝉。

闲阶细草蛩声急,极目烟波正渺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其三)

普殊难叶一钩连,勘到释迦文佛前。

口里巴巴缘十地,眼中盼盼是诸天。

泥涂烂处藏头鳖,高树梢头脱壳蝉。

各自身躯各自性,谁知各自本同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