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省

襆被趋省宿,披襟对晚凉。

古心知老树,生意见新篁。

钟鼓鸣将合,蜩蝉咽更长。

静中观物化,谁与共平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裹着被子快步走向简陋的住处,解开衣襟享受傍晚的清凉。
心中怀有古人的志趣,看到新生的竹子感到岁月流转。
寺庙的钟鼓声即将停止,蝉鸣声却显得更加悠长。
在宁静中观察万物变化,谁能和我一起评说这世间万象。

注释

襆被:裹着被子。
趋省:快步走向简陋住所。
披襟:解开衣襟。
晚凉:傍晚的清凉。
古心:古人的心志。
老树:老去的树木。
新篁:新生的竹子。
钟鼓鸣:寺庙钟鼓声。
鸣将合:即将停止。
蜩蝉:蝉。
咽更长:声音显得更长。
静中:在宁静中。
观物化:观察万物变化。
共平章:一起评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就寝前的宁静景象和内心感受。"襆被趋省宿,披襟对晚凉"表达了诗人准备睡眠时的行动,同时也感受到夜晚的凉爽。

"古心知老树,生意见新篁"则是借由古老的心灵去理解老树的智慧,而新的观念却如同新的竹林一样萌发。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传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思考。

"钟鼓鸣将合,蜩蝉咽更长"这一句通过钟鼓即将停止的声音和蝉蜕鸣叫声的延续,表现了时间流逝和夜晚的静谧氛围。

"静中观物化,谁与共平章"则是诗人在安静中观察万物变迁,寻找生命的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有谁能与我一同分享这一切的平静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自然、传统与创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寄丁丞相

今年快活好重阳,君相都俞尽主张。

飞语不容轻点污,细书那更极揄扬。

无风无雨稻粱熟,有酒有螯枨橘香。

只待防冬平静了,来春衣锦又还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梅花小吟

难唤林逋伴客游,占春亭畔独夷犹。

一花两蕊意方远,三岛十洲香已浮。

清晓园林霜似练,黄昏栏槛月如钩。

若还说著和羹事,只恐渠侬笑不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喜雨二首(其二)

莫嫌暴涷势如喷,此是家家老饭盆。

雨足蛟龙应得谢,秋登鸡犬亦蒙恩。

频年已喜稼无贼,今岁尤欣禾有孙。

回首江南田谷口,西风飒飒倍消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喜雨二首(其一)

雷使巡行遍五方,夹秋不怕旱为殃。

人閒祥瑞三伏雨,枕上吟哦终夕凉。

已卜晚青催出穗,且将早赤急舂粮。

有司不损应言损,随分蠲租助盖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