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二首(其二)

莫嫌暴涷势如喷,此是家家老饭盆。

雨足蛟龙应得谢,秋登鸡犬亦蒙恩。

频年已喜稼无贼,今岁尤欣禾有孙。

回首江南田谷口,西风飒飒倍消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不要嫌恶雨水猛烈如喷涌,这正是每家每户的老饭盆。
雨量充足,蛟龙应当感恩,秋天到来,连鸡犬也蒙受恩惠。
多年丰收已让我欣喜庄稼免受害虫,今年更是因为稻谷结出许多孙辈(稻穗)而欢欣。
回望江南的田野山谷,西风吹过,更使我心生感慨。

注释

莫嫌:不要嫌恶。
暴涷:猛烈的雨水。
势如喷:如喷涌般。
家家:每家每户。
老饭盆:比喻雨水汇集的地方。
雨足:雨量充足。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水神。
应得谢:应当感恩。
秋登:秋天的到来。
鸡犬亦蒙恩:连鸡犬也受到恩惠。
频年:多年。
稼无贼:庄稼免受害虫。
今岁:今年。
禾有孙:稻谷结出许多稻穗。
回首:回望。
江南:江南地区。
田谷口:田野山谷。
西风:秋风。
倍消魂:加倍使人感伤。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水为农作物带来滋润的景象,通过对比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然恩赐的感激。

“莫嫌暴涷势如喷,此是家家老饭盆。”两句以生动的语言形容雨水如同从天而降的恩惠,不仅强调了这场雨水的及时与充沛,更通过“家家老饭盆”这个平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比喻,传达出农民对于粮食的重视和期待。

接下来的“雨足蛟龙应得谢,秋登鸡犬亦蒙恩。”则进一步强化了自然恩惠的主题,通过神秘的“蛟龙”与日常的“鸡犬”,诗人表达了万物共享天恩、无所不包的心境。

“频年已喜稼无贼,今岁尤欣禾有孙。”两句中,“稼无贼”和“禾有孙”都是吉祥如意的说法,诗人通过这些字眼,传达了对连续丰收的庆幸以及对于农事的美好预期。

最后,“回首江南田谷口,西风飒飒倍消魂。”则是诗人在感慨中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尽管“西风”给人以凉爽之感,但“飒飒”一词却也带有一丝秋意凄清的意味,似乎在丰收的喜悦之后,又不禁让人想到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从而生出些许感伤。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雨水与农业生产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农事周期以及生命哲思的深刻洞察。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古典诗篇。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喜雨二首(其一)

雷使巡行遍五方,夹秋不怕旱为殃。

人閒祥瑞三伏雨,枕上吟哦终夕凉。

已卜晚青催出穗,且将早赤急舂粮。

有司不损应言损,随分蠲租助盖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喜雨二解(其一)

乌■新春玉粒堆,齐头■■又相催。

高田犹怕来秋旱,上界俄闻发水雷。

几日云车停野外,今宵雨旆入城来。

须臾檐溜如奔峡,枕上吟哦一快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雨三首(其三)

晚上危楼望碧岑,云烟开阖弄晴阴。

见前鸥鹭移心法,何处鸱枭过耳音。

好雨十分催暑驾,凉风一宿动秋砧。

谁怜老子思乡泪,滴向鄞江未是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喜雨三首(其二)

西抹东涂老不禁,芙蓉洲畔更浮沈。

数茎半黑半丝发,一寸忧晴忧雨心。

乌馓且欣将淅玉,红莲何翅已抽簪。

小臣献谷秋尝了,深密山林可访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