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小吟

难唤林逋伴客游,占春亭畔独夷犹。

一花两蕊意方远,三岛十洲香已浮。

清晓园林霜似练,黄昏栏槛月如钩。

若还说著和羹事,只恐渠侬笑不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难以邀请林逋这样的隐士陪伴游园,独自在占春亭边犹豫徘徊。
一朵花两朵蕊,意境深远,三座仙岛十个洲,香气已经飘散开来。
清晨的园林,白霜如同素练铺展,傍晚的栏杆,月儿弯如细钩。
如果提起共治天下的事,恐怕他们会嘲笑个不停。

注释

林逋:宋代诗人,以孤高自许,常以梅花自比。
夷犹:犹豫,迟疑。
一花两蕊:比喻事物的细微之处。
三岛十洲:泛指仙境或远方。
清晓:清晨。
霜似练:形容霜白如绸缎。
黄昏:傍晚。
月如钩:形容月牙形的月亮。
和羹事:指治理国家,比喻共同参与国家大事。
渠侬:他们,指可能嘲笑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独自徜徉于春日园林之中的诗人,他不愿与他人同游,宁愿独坐亭畔,享受梅花的清幽。"一花两蕊意方远"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深刻感悟和无限向往,而"三岛十洲香已浮"则写出了梅花的香气已经飘散至远方岛屿,显示了诗人的情怀与境界皆广大。"清晓园林霜似练"、"黄昏栏槛月如钩"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早晨和傍晚时分园林的不同景象,其中"霜似练"形容霜冻的纹理细腻而清晰,"月如钩"则勾勒出黄昏时分月亮的弧线优美。最后两句"若还说著和羹事,只恐渠侬笑不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官场斗争("和羹事")持批判态度,认为这些都不过是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以及园林景色的刻画,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高洁自远的情怀。同时,诗中的意境开阔,语言清新自然,是宋代词风中难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条。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喜雨二首(其二)

莫嫌暴涷势如喷,此是家家老饭盆。

雨足蛟龙应得谢,秋登鸡犬亦蒙恩。

频年已喜稼无贼,今岁尤欣禾有孙。

回首江南田谷口,西风飒飒倍消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喜雨二首(其一)

雷使巡行遍五方,夹秋不怕旱为殃。

人閒祥瑞三伏雨,枕上吟哦终夕凉。

已卜晚青催出穗,且将早赤急舂粮。

有司不损应言损,随分蠲租助盖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喜雨二解(其一)

乌■新春玉粒堆,齐头■■又相催。

高田犹怕来秋旱,上界俄闻发水雷。

几日云车停野外,今宵雨旆入城来。

须臾檐溜如奔峡,枕上吟哦一快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喜雨三首(其三)

晚上危楼望碧岑,云烟开阖弄晴阴。

见前鸥鹭移心法,何处鸱枭过耳音。

好雨十分催暑驾,凉风一宿动秋砧。

谁怜老子思乡泪,滴向鄞江未是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