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作

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沈沈。

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

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

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

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

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

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眼前尽日更无客,膝上此时唯有琴。

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西溪之上竹林茂盛风声习习,南潭水草飘动水面沉静。
无数翠绿的竹子像湘江两岸的景色,清澈的湖面如松江中心的一片碧空。
河道弯曲让人分辨不清远近,桥梁岛屿的方向变化令人迷失。
湖面平静如万顷之广大,倒映的影子近在咫尺却似千里之遥。
我独自泛舟悠然游荡,静静地坐着思绪万千,回顾历史与现在。
听说菟裘之地没有泉沼,西河也可能没有茂密的树林。
哪里比得上白翁的隐居之处,树木高大竹林密布,池塘深深。
华亭的两只白鹤姿态矫健,太湖的四座山石青翠峻峭。
整天眼前没有其他访客,此刻膝上只有琴为伴。
洛阳的达官贵人互相邀约,又有谁能舍弃名利,来这里一同解下官帽呢?

注释

西溪:地名,指西边的溪流。
竹森森:竹林茂密的样子。
南潭:地名,指南边的水潭。
萍开水沈沈:水草飘动,水面平静。
湘岸色:湘江两岸的景色,湘江在中国湖南省。
松江:地名,今上海市松江区附近的一条河流。
浦派:河流分支。
萦回:弯曲环绕。
桥岛:桥梁和岛屿。
澄澜:清澈的波浪。
方丈:一丈见方,形容水面广阔。
咫尺:距离很近,古时八寸为咫。
菟裘:古地名,此处代指隐居之地。
西河:地名,此处可能也是古地名。
白翁:对白发老人的尊称,此处指隐居的老人。
华亭双鹤:华亭的两只白色的仙鹤,常用来象征高洁。
太湖四石:太湖中的四块著名石头,代表自然美景。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相索:相互寻求,此处指互相邀约。
抽簪:古人脱簪表示退隐,簪是束发的饰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人在西溪之上,感受着风生竹森、水沈南潭的意境。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如“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等句子,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丰富和深远。

诗中还运用了动态描写,如“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展现了诗人游走于此地时的错综复杂的空间感受。同时,通过对水面倒影的描述,“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想象力,也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深邃。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内心世界的抒情,如“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沉思和对历史的回顾。接着,“菟裘不闻有泉沼”等句,又将这种沉思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诗人提及“白翁退老地”,可以看作是对自己或某位高僧隐居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华亭双鹤”、“太湖四石”的描写,则在视觉上增添了几分生动和具体,同时也强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颂。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通过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池上夜境

晴空星月落池塘,澄鲜净绿表里光。

露簟清莹迎夜滑,风襟潇洒先秋凉。

无人惊处野禽下,新睡觉时幽草香。

但问尘埃能去否,濯缨何必向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池上幽境

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

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

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

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

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屦。

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

形式: 古风

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

晓景丽未热,晨飙鲜且凉。

池幽绿蘋合,霜洁白莲香。

深扫竹间径,静拂松下床。

玉柄鹤翎扇,银罂云母浆。

屏除无俗物,瞻望唯清光。

何人拟相访,嬴女从萧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池上篇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

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

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

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