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夜境

晴空星月落池塘,澄鲜净绿表里光。

露簟清莹迎夜滑,风襟潇洒先秋凉。

无人惊处野禽下,新睡觉时幽草香。

但问尘埃能去否,濯缨何必向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明亮的星空和月亮倒映在池塘中,水清澈碧绿,内外都闪耀着光芒。
铺在地上的竹席清凉如露,夜晚的凉意仿佛提前带来了秋天。
在寂静无人的地方,野生的鸟儿自由降落,我刚从梦中醒来,闻到周围幽静草地的香气。
只问自己能否摆脱尘世的纷扰,洗涤心灵不必非要到沧浪那样的大江大河。

注释

晴空:晴朗的天空。
澄鲜:清澈鲜亮。
露簟:沾有露水的竹席。
风襟:形容衣襟被风吹动,也象征心境清爽。
无人惊处:没有人的地方,没有人打扰。
新睡觉:刚刚醒来。
尘埃:比喻世俗的烦恼或污浊。
濯缨:洗涤帽带,常用来指代洗濯身心。
沧浪:古代楚国的一条大河,常用来象征洗涤尘垢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画。开篇“晴空星月落池塘,澄鲜净绿表里光”两句,设定了一个清朗夜晚的场景,其中星月如织,映照在水面上,水中倒影与天上的真实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宁静。

接着,“露簟清莹迎夜滑,风襟潇洒先秋凉”两句,则通过对露水和微风的细腻描写,增添了画面中的生动感。露珠在夜色中闪耀着晶莹光泽,而微风则带来了初秋的凉意,让人感觉到季节更迭的变化。

“无人惊处野禽下,新睡觉时幽草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这个宁静夜晚中所感受到的情景。这里,“野禽”指的是野生的小鸟,它们在夜色中安然入睡,而诗人的觉察则是来自于这寂静中的自然之声和幽草散发的芬芳。

最后两句“但问尘埃能去否,濯缨何必向沧浪”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喧嚣与尘俗的超脱态度。这里,“但问尘埃能去否”是对尘世烦恼的一种质疑,是否能够摆脱这些纷扰;而“濯缨何必向沧浪”则是在劝诫自己或他人,无需过于追求名利如同急流般汹涌,反而应在平静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夜晚宁静美好的享受和对尘世纷扰超脱的心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池上幽境

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

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

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

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

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屦。

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

形式: 古风

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

晓景丽未热,晨飙鲜且凉。

池幽绿蘋合,霜洁白莲香。

深扫竹间径,静拂松下床。

玉柄鹤翎扇,银罂云母浆。

屏除无俗物,瞻望唯清光。

何人拟相访,嬴女从萧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池上篇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

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如鸟择木,姑务巢安。如龟居坎,不知海宽。

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时饮一杯,或吟一篇。妻孥熙熙,鸡犬闲闲。

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

形式: 古风

竹窗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馀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