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园寺

宝坊求往迹,神理驻沿洄。

雁塔酬前愿,王身更后来。

加持将暝合,朗悟豁然开。

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在宝坊寻找过去的踪迹,神明的道理在此驻留回旋。
雁塔是为了实现先前的愿望而建,王者之身再次显现于后世。
在黄昏时分加持的力量逐渐凝聚,清晰的领悟豁然开朗。
在这两世中我已分明看见,余生还能有多少呢?

注释

宝坊:指代某个神圣或历史遗迹的地方。
神理:指神秘的法则或精神力量。
沿洄:水流回旋,这里比喻道理的循环。
雁塔:佛教建筑,常用于许愿和纪念。
王身:可能指王者的灵魂或者某种崇高的象征。
加持:佛教术语,指通过祈祷或仪式获得的精神力量。
朗悟:清晰明白的领悟。
馀生:剩余的生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访古迹,追寻历史与宗教的思考情景。宝坊、神理、雁塔等名词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佛教文化场景,让人联想到古代僧侣修行和禅悦的生活状态。

“加持将暝合”一句,暗示了时间流逝与日落黄昏的氛围,也许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来到了这座寺庙。"朗悟豁然开"则表达了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和顿悟,是佛教中修行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两句“两世分明见,馀生复几哉”是对轮回与解脱的深刻体会。诗人似乎在反思生命的无常和苦难,以及通过宗教信仰寻找超脱之路。这不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佛教哲学深度的领悟。

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寺幽静、禅意盎然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解脱之道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

綦毋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字:孝通
  •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 生卒年:692-749

相关古诗词

若耶溪逢孔九

相逢此溪曲,胜托在烟霞。

潭影竹间动,岩阴檐外斜。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

借问淹留日,春风满若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茅山洞口

华阳仙洞口,半岭拂云看。

窈窕穿苔壁,差池对石坛。

方随地脉转,稍觉水晶寒。

未果变金骨,归来兹路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平判官入秦

谪远自安命,三年已忘归。

同声愿执手,驿骑到门扉。

云是帝乡去,军书谒紫微。

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宋秀才

冠古积荣盛,当时数戟门。

旧交丞相子,继世五侯孙。

长剑倚天外,短书盈万言。

秋风一送别,江上黯消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