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形式: 词牌: 粉蝶儿

翻译

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注释

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
甚:正。
下得:忍得。
雨僝、风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向:同像,地衣红绉:地衣指地毯。
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
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
春酎:春酒。
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鉴赏

这首词以春日景象为背景,通过比喻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春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将春比作少女学习刺绣,细致入微,花朵繁茂,富有生机。然而,无情的风雨随后摧残了这美景,如同轻浮的荡子难以长久。词人回忆过去送春归去的情景,感叹春水如今已化作醇厚的美酒,寓意时光流转,愁绪深重。

"粉蝶儿"是词牌名,"和晋臣赋落花"表明这是辛弃疾与友人晋臣的一首酬唱之作,主题围绕着落花而展开。整体上,辛弃疾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他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酒泉子.无题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形式: 词牌: 酒泉子

减字木兰花.纪壁间题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

输与寻常姊妹家。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

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一)宿僧房有作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却恨春风。

勾引诗来恼杀翁。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

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二)

昨朝官告。一百五年村父老。更莫惊疑。

刚道人生七十稀。使君喜见。恰限华堂开寿宴。

问寿如何。百代儿孙拥太婆。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