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湖阻风二首(其二)

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

时危思报主,穷极待呼天。

归梦先湖外,离情到酒边。

晚来风更恶,舟卧不成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尽管年事已高,内心依然充满激情,写诗时欣喜若狂。
在国家危难之际,我渴望报效君主;身处困境,只能期待上天的援助。
思乡之情如梦先行飘向湖外,离别的愁绪借酒而生。
傍晚的风势更加猛烈,躺在船上难以入眠。

注释

老去:年事已高。
心犹壮:内心充满激情。
诗成:写诗完成。
喜欲颠:欣喜若狂。
时危:国家危难。
思报主:渴望报效君主。
穷极:身处困境。
呼天:期待上天援助。
归梦:思乡之梦。
湖外:湖边远方。
离情:离别之情。
酒边:借酒浇愁。
晚来:傍晚。
风更恶:风势更猛烈。
舟卧:躺在船上。
不成眠:难以入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丹阳湖阻风二首(其二)》。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复杂情感和深沉内心世界。

“老去心犹壮,诗成喜欲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即便年事已高,但心中的激情依然如青年时一般。每当完成一首诗作,他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和自豪,仿佛要跳跃起来一样。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也反映出他面对老年的乐观态度。

“时危思报主,穷极待呼天。” 时势多舛,国家有难,诗人心中充满了报效朝廷、救国济民的情怀。即便处境艰难,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归梦先湖外,离情到酒边。”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故土之思和离别之痛。他在旅途中,心中常常萌生归去故里的愿望,而这种离愁,又常常伴随着他一杯接一杯的饮酒,以图忘却。

“晚来风更恶,舟卧不成眠。”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风大雨骤的夜晚,他乘坐的小船因为狂风无法平稳行驶,甚至连睡觉都变得困难。这种外界环境的险恶,与他内心世界的激荡交织在一起,更显得他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面对逆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和深切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丹阳湖阻风二首(其一)

水阔风还怒,舟轻浪更颠。

云容初过雨,湖势欲吞天。

沙觜青枫外,鱼罾白鸟边。

夕阳应到岸,沉醉酒家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为兴国周少隐题

紫翠森攒面面山,个中佳致为君还。

凭阑人在风尘表,落纸诗成咳唾间。

良夜幸陪红袖醉,清时聊伴白鸥閒。

笼纱归去高城晚,凝翠堂东月满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为彭积甫题熙春堂

似闻伐石旋诛茅,已见高堂荫乐郊。

百里湖山供眼界,满城桃李动春梢。

寒梅过尽看成实,乳燕飞来欲定巢。

何日登临閒信马,路边人复少年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