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八首(其十五)

玄蝉抱木鸣,帝江审音声。

清响殊口给,至聪非耳成。

百足蚿不蹶,无形风常征。

况乃含万象,玄机不可名。

卷不盈一掬,舒之弥八纮。

斯唯达士信,庸夫鲜不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感遇十八首(其十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以“玄蝉”、“帝江”、“百足蚿”等自然界的元素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与宇宙观。

首先,“玄蝉抱木鸣,帝江审音声”,开篇即以“玄蝉”和“帝江”这两个神话中的角色,象征着自然界的声音与和谐。玄蝉在树上鸣叫,帝江则审察其音声,寓意自然界的声音有着其内在的秩序与意义。

接着,“清响殊口给,至聪非耳成”,进一步强调声音的纯净与深刻,指出真正的听觉不仅仅是通过耳朵,更是心灵的感知。这里的“口给”和“至聪”分别从声音的传达与理解两个层面,表达了对自然之声的敬畏与追求。

“百足蚿不蹶,无形风常征”,通过“百足蚿”(一种长虫)与“无形风”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与恒常。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体,也能感受到自然界的波动,而无形的风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至。

“况乃含万象,玄机不可名”,这一句将自然界的复杂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宇宙万物皆包含其中,而其中蕴含的深奥道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卷不盈一掬,舒之弥八纮”,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宇宙的广阔与深邃,即便是最小的容器也无法完全容纳,而展开来看,却又无边无际。

最后,“斯唯达士信,庸夫鲜不惊”,表达了对于真理与智慧的追求,认为只有明智之人能够相信并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而普通人往往对此感到震惊或难以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宇宙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遇十八首(其十六)

西方金仙化,寂灭性长存。

维摩有家室,乃入不二门。

圣贤在忧济,于此未暇论。

嗟彼猥鄙儒,讥驳徒嚣喧。

操舟苦风浪,如何笑轮辕。

儒术不自尽,如何谤世尊。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感遇十八首(其十七)

东家桃李颜,日日登墙笑。

西第宴歌钟,往来皆权要。

北里习化居,青蚨走相召。

谁识南山南,松风答长啸。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感遇十八首(其十八)

炎汉昔中圮,伤哉巨滔天。

浸淫及缙绅,冠履纷倒颠。

诗书附瞋目,舆隶高比肩。

逐臭沧海畔,攫金都市前。

何意鹓与鸾,化为鹰与鹯。

平生九鼎重,蜕弃如蛇蝉。

遂满抢攘气,宁馀仁义田。

空令独行士,愁望盈荒烟。

濯濯严光濑,垂竿方洒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思旧诗(其一)

丹山串文羽,华井骈高叶。

胶漆畴与期,幸迩乃终浃。

显允北正裔,曩臻南园业。

偶席推儒珍,偕佩蹇童韘。

同心肇有言,齐策得所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