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右赠陆处士

静节灌园馀,得非成隐居。

长当庚子日,独拜五经书。

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大虚。

门前是京口,身外不营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他在安静的园子里度过时光,难道不是为了归隐吗?
长久以来,他每日都在庚子日研读五经。
白色的浪花仿佛吹散了曾经的国家,秋霜洗净了心中的空虚。
他的家门面对着京口,但他的心中并不追求物质的积累。

注释

静节:宁静的节气。
灌园:浇灌菜园。
馀:剩余,闲暇时间。
成隐居:成为隐士。
庚子日:古人以天干地支纪日,庚子泛指某一天。
五经书:古代儒家经典的合称,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白浪吹亡国:比喻历史的变迁或国家的衰落。
大虚:广大的虚空,也可指心灵的空旷。
京口:古代地名,今江苏镇江。
身外不营储:不关心身外的财物积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生活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行为的描述,传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专注学问的心境。

“静节灌园馀,得非成隐居。”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宁静的内院水源充沛的场景,"得非成隐居"表明诗人已经实现了自己的隐居愿望,远离尘嚣。

“长当庚子日,独拜五经书。”这里的"庚子日"可能是指特定的一个时刻或是某种象征性的时间状态,而"独拜五经书"则显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修养的重视,通过对古籍的研读来充实自己。

“白浪吹亡国,秋霜洗大虚。”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萧瑟的大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对往昔时代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体悟。"白浪"和"秋霜"都给人以清冷、荒凉之感,"亡国"和"大虚"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变化和宇宙的空旷。

“门前是京口,身外不营储。”最后两句强调了诗人的隐居地点与世俗世界的界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超脱,不再追求外在的财富积累,只专注于内心世界的修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行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世外、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都门送许棠东归

旧客东归远,长安诗少朋。

去愁分碛雁,行计逐乡僧。

华岳无时雪,黄河漫处冰。

知辞国门路,片席认西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铅山写怀

天涯兵火后,风景畏临门。

骨肉到时节,团圆因梦魂。

池塘营水眼,岭峤结花根。

耳纵听歌吹,中心不可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陪湖南李中丞宴隐溪

竹林啼鸟不知休,罗列飞桥水乱流。

触散柳丝回玉勒,约开莲叶上兰舟。

酒边旧侣真何逊,云里新声是莫愁。

若值主人嫌昼短,应陪秉烛夜深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顾少府池上

池上分行种,公庭觉少尘。

根离潮水岸,韵爽判曹人。

正午回鱼影,方昏息鹭身。

无时不动咏,沧岛思方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