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庵生辰十一首(其七)

面目分明画里传,浑如父母未生前。

此真若信同十智,三要方知具一玄。

无语临机成渗漏,粗心开口堕情缘。

老儿今日亲分付,不写题衔款识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理及自我认知的独特见解。

首句“面目分明画里传,浑如父母未生前”,以绘画为喻,描绘出一种纯净、原始的状态,仿佛在出生之前,一切面貌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没有被世俗的尘埃所遮蔽。这里强调的是本真状态的显现,即在未受社会影响、未被自我概念束缚之前的纯粹存在。

接着,“此真若信同十智,三要方知具一玄”进一步阐述了对真理的追求与理解。这里的“十智”可能指的是佛教中对智慧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方面,而“三要”则可能是指修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三个关键要素,通过这三点的深入理解,可以揭示出真理的奥秘。这种表述体现了禅宗中追求内在觉醒和直接体验真理的精神。

“无语临机成渗漏,粗心开口堕情缘”这两句则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机遇时,保持沉默和专注的重要性,避免因轻率的言语而错失良机或陷入情感的纠葛。这里强调了在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和自制的必要性。

最后,“老儿今日亲分付,不写题衔款识全”表达了诗人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对真理的追求,以一种不加修饰、不求名利的方式传递给后人。这种无私的传承精神,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传播的重视,以及对后世的关怀和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体的自我认知、真理的追求以及知识的传承等主题,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探索与感悟。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云庵生辰十一首(其八)

空庭丛橘半垂黄,绕屋畦蔬又著霜。

山县人归输井税,麦田雪后纵牛羊。

意行门径欣来客,背负茅檐爱夕阳。

今日故山成怅望,鸟残红柿忆分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云庵生辰十一首(其九)

云庵化去二十载,今日重闻说法音。

觌露全身太分晓,森罗万象自平沈。

攀缘路绝无生死,栽接情忘透古今。

此老伤慈真故态,依前饶舌老婆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云庵生辰十一首(其十)

大地无一法可见,云庵露万象中身。

顽空消殒明方极,肉眼遮藏觑不亲。

苦口老师归寂日,知恩弟子庆生辰。

垆香长伴青灯晓,赛却灵山法供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云庵生辰十一首(其十一)

老师一句扑不破,彻底完全为不存。

何处干戈能胁嚇,谁家梦幻敬追奔。

太虚影像藏踪迹,大地山河丧胆魂。

今日与君呈伎俩,都将生死鹘崙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