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西川惠光大师昙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好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禅月有名子,相知面未曾。"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境。禅月,即指月光下进行禅修的场景,而“名子”则是对西川惠光大师昙域的尊称。诗人虽未曾与之面对面相识,但心灵上已有深厚的相知。
"笔精垂壁溜,诗涩滴杉冰。" 这里通过写作和诗歌来表达情感。“笔精”指的是诗人的文采,“垂壁溜”形容字句如流水般自然而出;“诗涩”则表明诗人对诗的要求极高,追求质朴深远的意境,而“滴杉冰”则是将这份严谨比喻为像冰一样清冽。
"蜀国从栖泊,芜城几废兴。"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蜀国”即今四川一带,这里“栖泊”指的是长期居住,而“芜城”则是荒废的城市,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现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忆归应寄梦,东北过金陵。"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忆归”即回忆归去的情景,“寄梦”则是通过梦境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东北过金陵”则是在空间上延伸这种思念,金陵古城,如今的南京,是诗人心中难以忘怀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写作、自然和故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情感。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北来儒士说,许下有吟僧。
白日身长倚,清秋塔上层。
言虽依景得,理要入无徵。
敢望多相示,孱微老不胜。
西峰残照东,瀑布洒冥鸿。
闲忆高窗外,秋晴万里空。
藤阴藏石磴,衣毳落杉风。
日有谁来觅,层层鸟道中。
南州君去为寻医,病色应除似旧时。
久别莫忘庐阜约,却来须有洞庭诗。
金陵往岁同窥井,岘首前秋共读碑。
两处山河见兴废,相思更切卧云期。
门底桃源水,涵空复映山。
高吟烟雨霁,残日郡楼间。
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
寻思章岸见,全未有年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