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与蒋次香夜话江南,感赋

春雨飘镫,秋星拥被,难忘水上楼高。

守着欢娱,思量怎到今朝。

谁料筝篷酒醒,向蛮天独听寒潮。

才提起这江南两字,已彀魂销。

闻说青溪月冷,便君家小妹,住也无聊。

何况清游,偶然吹过红箫。

一幅布帆摇曳,认分明不是鸳桡。

寻梦去,到垂杨二十四桥。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词人与友人蒋次香夜晚对话时,回忆江南的美好时光,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澜。"春雨飘镫,秋星拥被",以春雨和秋星为背景,暗示时光流转,凸显出对往昔欢聚的怀念。"水上楼高"则形象地表现出江南水乡的特色,楼阁依水而建,增添了画面的意境。

"守着欢娱,思量怎到今朝",表达了词人对昔日欢乐时光的深深留恋,以及对如今孤寂的感慨。"筝篷酒醒,向蛮天独听寒潮",通过酒醒后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落寞,听到江潮更添凄凉。

"江南两字,已彀魂销",直抒胸臆,江南的美已经足以令人心碎,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极度思念。接下来,词人想象青溪月色下的冷寂,以及友人家中小妹的无聊,更增愁绪。

"清游吹过红箫",描绘了江南清幽的夜景和悠扬的乐声,但这些美好的回忆反而加深了词人的孤独感。"一幅布帆摇曳,认分明不是鸳桡",借帆船非鸳鸯舟,暗示了与友人分离的现实,令人黯然神伤。

最后,词人决定"寻梦去,到垂杨二十四桥",通过梦境寻找往日的欢乐,寄托了他对江南的无尽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深眷恋。整体上,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江南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酷相思.题红梅帐额

玉笛三春吹不落。曾夜把、残云嚼。

直红到、罗浮天一角。人睡否,花初觉。

花睡否,人初觉。世界燕支容易着。嫌缟素、衣裳薄。

怎仙子也将时样学。悄地让,仙郎索。

蓦地怕,渔郎错。

形式:

鹧鸪天.有忆

黄月如眉上一钩。樱桃花里客句留。

夜镫似水摇难定,春梦和云散不收。

贪握手,却回眸。情波画出别时秋。

消他眼角些须惠,博得心头尔许愁。

形式:

暗香.咏桂

碧云路永。叹夜深徙倚,瑶情难赠。

玉手捣霜,悟后狂香也飞定。

金粟堆中小立,从空际、飘来仙磬。

要耐得、水样寒宵,偷剪露黄冷。妆褪晓不整。

向一尺软波,独自窥镜。

怨蛾队暝,锁梦秋山古菭净。

开到淮天尽处,还怕有、骚魂私等。

又寂寂、凉吹晚,雀屏颤影。

形式:

疏影.前题

瑶华寄语。正碧山唤起,仙梦如雾。

剪碎秋心,寸感难销,微熏冷麝悽苦。

金风翠雨全身湿,浑不见、花魂来处。

待问他、小谪根由,头白广寒宫女。

惆怅蛛丝藓砌,嫩凉过几日,霜讯飘羽。

一角蟾天,似有低鬟,悄倚县香幽树。

残烟剩水年芳在,算错向、影娥池住。

自甚时、都没行踪,付与暗尘为主。

形式: